《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资格题库2022-08-02  33

问题 《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课文介绍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篇文章,同单元的选文还有《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规定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25分)研讨与练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活动:
反复诵读,体味语言,领悟情感。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两段内容。
师点拨:这是通过对比,写出随着时间流逝女子容颜憔悴,而丈夫对女子的感情也出现变化。
质疑:为什么用桑叶来写呢?
师点拨:这正是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借桑叶鲜嫩、味美告诫斑鸠不要因贪心而过多地食用桑葚,暗示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之中不可自拔。借桑叶由绿变黄,引起对氓的“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的对照,内含隐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48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