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原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

资格题库2022-08-02  35

问题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说明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规定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拟行路难》,理解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探究诗旨的知识和鉴赏方法。
(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中“比兴”的手法和作用。
(3)理解怀才不遇者欲说还休的痛苦,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培养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情。
确立依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目标”明确指出探究诗旨的知识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教学中参考借鉴“赏析示例”,围绕探究诗旨的中心,允许学生多元性、开放性地解读作品,再从探究诗旨、把握诗境、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去鉴赏诗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和掌握。
(3)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诗歌背诵量,但大多数人在诗歌鉴赏时不能有较清晰的思路与较好的鉴赏方法,缺乏多元、开放、自主赏析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的思路,鼓励其自主多元赏析,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47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