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

题库2022-08-02  45

问题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选项

答案

解析 【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分类,掌握对各种美术作品造型方式、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的赏析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师正确引导,对中西作品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美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掌握美术作品分类,学会用新型的美术材料来体现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打破时空,不拘一格地在美术世界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各种美术作品的造型方式、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比较。
【教学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美术作品所用材料的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创设情景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本。
【教学过程】
环节一:组织教学
教师准备好上课所需教具,维持课堂秩序,师生常规性互相问好,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学生能够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的状态)
环节二:激趣导课
以问题激发学生:
①你们见过哪些美术作品
②它们的材质分别是什么呢
并以展览的形式把老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带着问题互相欣赏,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讲授新知
①欣赏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如图《父亲》《秋瑾》,“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效果。
②在学生思考的同时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绘画工具,像国画工具、油画工具、水彩画工具以及其他种类的绘画工具给学生看。让学生能正确地判断出美术作品是用哪些绘画工具完成的。教师小结:美术的四大主要门类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绘画又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③教师首先充当导演,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让学生甲指出油画《父亲》,学生乙找出油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找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清楚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完成的。
然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④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又从课本之外找了一些不同种类的图片,让他们做出比较。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美术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环节四:思考讨论
了解美术四大类后。教师继续让学生对刚才所观看的图片进行讨论:
《家庭组》和《马赛曲》同样是雕塑,表现手法不同,效果有什么不同
通过《出水芙蓉》《天坛祈年殿》看出中国画与中国古建筑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探究欣赏比较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不同材质的基本特点。
(设计意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外的探索与发现,学生能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提高)
环节五:展示评价
学生积极主动表述关于上述两个提问的想法,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展现自己,巩固新知,共同发现知识点遗漏部分)
环节六: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四大门类中,感受祖国那份几千年来沉甸甸的美术文化。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不同效果。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中,按工具材料的不同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设计意图: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环节七:课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材料、新美术,将美术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形成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美术的四大主要门类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
绘画: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教学反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7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