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上海弄堂》

最全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小学美术《上海弄堂》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平时留意观察过生活的街道吗,尝试说出你对它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街道是一种独有的社会文化,比如上海的特色民居弄堂,它们不仅承载了千千万万上海人生活的居住空间,更记录了几代人生活的点滴和记忆。让我们以美术透视的角度,欣赏上海弄堂的建筑美,引出课题《上海弄堂》。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感受弄堂
教师出示上海弄堂的实物图片,提出问题:画面表现了什么场景,给人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中,远景有高楼大厦,中景有昏黄的灯光和错落的民居,近景处为狭长的街道,景物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空间感很强。
?2.分析透视
继续展示另一幅平行透视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幅作品并思考:
①图片中的道路、民居由近至远有怎样的变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此类场景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上海弄堂街道呈现的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宽远窄的现象,就是平行透视的透视现象。
②运用透视方法处理画面,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使画面更加真实、视觉冲击力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③观察平行透视作品,画面中与地平线相平行的直线叫什么?它是真实存在的吗?
学生观察,教师讲解:与地平线相平行的直线为视平线。在平行透视中,视平线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直线,是人为假定的辅助线条,并不真实存在。
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该作品,找出并标记画面中道路和房屋的焦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中道路和房屋的焦点就是消失点,它指的是当观察距离越来越远时,景物渐变消失的最小状态。
?3.感受情怀
请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上海弄堂这种建筑形式蕴含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弄堂的石库门、民居和厚墙,其紧密的结构意味着和睦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它们密密麻麻、纵横交织,体现了上海人的生活轨迹,形成了独具风貌的弄堂文化。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线描的形式,示范并讲解弄堂的绘制步骤:
?1.选定视角,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2.用简洁的线条绘制弄堂的大轮廓;
?3.运用线条的疏密关系刻画细节;
?4.添加色彩,整体调整。
活动四:实践展评
请学生以线描的形式绘制弄堂街道,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画面的透视关系及线条的流畅度。
在学生创作结束后,开展“街道文化”社区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并分享作品的靓点,教师从透视、线条、造型和色彩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我们生活中很普遍日常的街道,既体现出丰富有趣的透视关系,也反映出亲密的邻里关系。原本平凡的街道风景,经过科学角度和创新思维的绘制,呈现了更好的生活风味儿。希望同学们都能留心观察生活中街道的透视现象和生活场景,更好的感受文化情怀。
?2.课后请学生找寻富有特色的街道建筑并拍摄照片,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50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