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河北民歌《小放牛》,并出示野三坡等风景区图片,提问:这些信息都是源自于哪个地区? 学生自由回答。(河北) 教师总结

免费题库2022-08-02  43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河北民歌《小放牛》,并出示野三坡等风景区图片,提问:这些信息都是源自于哪个地区?
学生自由回答。(河北)
教师总结:该歌曲是河北民歌《小放牛》,是流行于河北省民间的歌舞小戏。图片也是河北省的风景名胜等地。河北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有着“燕赵大地”的美称。河北省不但有着美景、美食,还有好听的音作品,今天一起学习一首好听的河北吹歌《小放驴》。
由此,导入本课《小放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作品《小放驴》,并提问:作品中使用了哪些乐器?
学生自由发言。(唢呐和管子)
教师总结:演奏乐器是唢呐和管子,都是吹管乐器,因此作品也被称为河北吹歌。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
2.教师再次播放《小放驴》的开头片段,并提问:这首作品在旋律音色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旋律像在学驴的叫声)
教师总结:《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属于河北吹歌。可以说,这首作品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其耕种、运输等劳动和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象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象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方法,其实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小放驴》音频,同时在大屏幕上呈现主题旋律的曲谱,引导学生在听的同时,根据曲谱轻声哼唱,哼唱结束后,提问学生: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举手回答。(热烈、激动)
教师总结:乐曲的主题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2.教师再次播放作品音频,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聆听的同时讨论:在演奏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代表发言。(问答)
教师总结: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愈发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学舌”。
3.教师引导学生模唱旋律,并提问:作品有什么结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重复)
教师总结: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4.教师播放《小放驴》作为背景音乐,总结河北吹歌的特点:河北吹歌属于我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鼓吹乐。它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省,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而在春节、灯节期间,“串村”的吹歌活动就更加活跃。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
(四)即兴编创
教师组织学生以4-6人为一组,唱一唱《小放驴》的主题旋律,用各自会玩的乐器或口技,模仿曲中对答、学舌的方式进行演奏,编创完成后在班里进行交流和展示。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聆听《小放驴》,了解了河北吹歌的特点,感受到河北民间音乐的魅力,希望通过本节课,能够开阔音乐视野,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作业:课下与家人组织猜歌游戏,不断积累民歌,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504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