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宗教改革》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admin2022-08-02  28

问题 高中历史《宗教改革》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BBC关于基督教历史纪录片的节选视频,提问学生:基督教主要包括哪些教派?学生根据视频资料回答: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教师顺势提问:新教如何而来?因何而起?这一教派所主张的内容和其他派别又有何区别?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宗教改革。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过渡:文艺复兴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关注人和人类社会,多年以后,人们在思想领域又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我们称之为宗教改革。教师讲解“卡诺莎之辱”,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问:试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思考,为什么会进行宗教改革?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中世纪时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天主教会对人们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占有大量的土地,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教师补充讲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这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提问: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出现在德意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提问:这句话从何而来?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他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教师补充:马丁·路德还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坚持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过渡: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教师提问: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三)影响教师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综合本课所学知识,8分钟时间讨论: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宗教改革的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2.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比较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异同点,下节课交流讨论。【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要说明宗教改革的背景。2.中学教师如何正确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1.
(1)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对德意志的压榨。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人们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占有大量的土地,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3)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4)导火索: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2.
(1)基于阅读的理解
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历史教科书;以单元为单位阅读教科书;仔细阅读每课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基于教学重点的拓展学习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科书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可以指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并且对教科书学习顺序进行调整,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扩大阅读范围,寻求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材料。
(3)基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依靠学科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首先是以教科书为蓝本的。因此,教科书能否发挥作用,也是教师需要在刺激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科书,使其发挥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96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