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情景导入:播放录像,油锅里捞物(内容是:巫师神乎其神的表演着从烧开的油锅中捞起袋子)。播放视频后,教师提问:这个表演者从烧开

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情景导入:播放录像,油锅里捞物(内容是:巫师神乎其神的表演着从烧开的油锅中捞起袋子)。播放视频后,教师提问:这个表演者从烧开的油锅里捞出东西,并没有被烧开的油烫伤,难道真有不怕油烫伤的神功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其实这是利用了液体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由此导入新课《沸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水沸腾图片,并提问:沸腾是汽化的另一种方式。你在家看到水沸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2.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1)水加热时温度总是升高的。(2)水加热时温度先是升高,沸腾后温度不变。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记录表格,讨论结束后代表发言,教师修正,得到最终的实验方案如下:
(1)按图安装好器材:①烧杯中的水不要装得太满,以免加热时间太长。烧杯中甚至可以装适量的热水,以便缩短加热时间。②温度计玻璃泡不要接触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③检查石棉网位置是否正确。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的温度接近90℃时,开始记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记录好此时的现象。水沸腾后还要再记录4~5次温度计的示数。
(3)根据数据描点作图,分析水的沸腾图像。
4.进行实验
实验前教师最后强调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好实验数据。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
5.分析论证
得到实验数据后,组织学生自主根据实验数据,结合前面所学晶体的熔化规律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的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
(2)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3)水停止加热,不再沸腾。
教师结合学生所画曲线给出沸点的概念: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节所学,解释导入“油”锅里捞物的原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课后思考:能否用水浴加热将水加热到沸腾?为什么?下节课分享结果。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80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