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论述大学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能力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admin2022-08-02  50

问题 结合实际论述大学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能力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选项

答案

解析 大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材、讲课与学生构成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必须具有高等学校的教育能力;大学教师根据每一个人的学科特点进入一定的教研室集体,发挥专业教师的整体力量,研究教学与科研问题,讨论完成教育与教学任务的措施和方法,因而需要具备作为集体成员的社会心理因素和能力。大学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能力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1)系统地掌握教材和讲课的能力
系统地掌握教材就是以高等学校教学理论为基础,对一门学科的教材预先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有关这门课程的概念、定义、原则和法则的规律性系统;在规则、指令和证明手段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的周密思考,对教材的各个章节进行启发式的探索研究,采用专题论证的方式解决教学的关键或重点部分。因此,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表达形式、讲解的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考虑。
对高等学校教师讲课的要求是:内容丰富,有思想性、逻辑性、论证性、信息的新颖性、言语的表现力,并启发学生思考。
(2)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师讲课时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一种独白的语言,这种语言属于口头语言的一种(另外一种口头语言为对话语言),口头语言的特点是口语中的词和句子的发音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连贯地进行,词与词之间不能过分延长,否则会使听众理解困难;口语中的句子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适当地安排,以免影响言语的流畅。口语的有利条件是可以利用言语的辅助手段和表情。独白语言比对话语言要求更多的预先思考,选择更恰当的词汇,内容上要求组织完整,注意主次和前后严密的逻辑连贯性和修辞的准确性,不能有语误,不能随时修正。其特点有以下三点:
①口语有很强的表现力。在言语中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手段来表现言语的机能,人们对言语的影响进行着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感知与理解言语的语言特征。
②教师表达的言语应清晰易懂,信息不要过多。要给学生思考讲课内容的时间,使他们能把讲述的信息转换为表象和概念。
③教师讲课的语速每分钟不要超过60~70个词,学生才容易接受和理解。
(3)了解学生的能力
教师需要经常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的活动状态,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的分配广度大,思维灵活,在教学过程中能从教材迅速转向学生,又从学生迅速地返回到教材,及时地不断改组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大学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通过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或理论与应用问题加强智力探索的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学生。
②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
③注意学生的知觉、思维、情绪表现和意志行动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学生怎样记忆、理解,哪些部分容易掌握,哪些材料容易忽略或遗忘,是否善于抓重点和系统化。
④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虑影响教学或讲课的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
因此,了解学生有不同的水平,较低的水平是从学生的外部表现评价学生怎样听课,教师通过观察获得有关学生心理活动的信息;较高的水平是把复杂丰富的教材内容改组成简明易懂的方式,把难点分散开来,提高学生识记、辨析和概括的能力。
(4)组织才能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才能,周密地拟订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完善课堂常规,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统计、检查和总结,而且还要具有准确的时间感,使教学的全部活动有准备地按计划进行。有经验的教师具有组织学生班集体活动的能力,他们具备的心理品质有三:
①上课时注意的分配广,能照顾到全班和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能完成几件事情,包括自己的语言、学生的活动(如记笔记)、讲述的内容、学生的问题与时间分配等。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持镇静,不紧张,有敏锐的观察力,熟练地掌握教材,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②思维迅速,能准确地判断情况,对刺激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持精力充沛、充满信心、聚精会神的精神状态。而精神迟钝、萎靡不振、忧心忡忡、注意力分散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精神涣散,组织松懈。
③记忆品质的准备性,随时能从知识的贮备中调用所必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灵活、机智的教育才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6373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