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练习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
  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援: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
  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邻座讨论: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小结: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54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