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存在以下问题: 1.小鱼因为体积、缺氧易

最全题库2022-08-02  42

问题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存在以下问题:1.小鱼因为体积、缺氧易动、价格(色素较少的小鱼一般10元一条)、尾鳍色素干扰等因素,影响学生的观察效果。2.普通显微镜一般都是一个学生一台,因此无法很好地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交流。3.学生操作过程中常出现错用物镜、调焦不准确、物镜污染等原因造成观察失败。以下是某教师针对上述问题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改进实验教学:1.实验材料:利用斑马鱼代替金鱼。2.利用MvIc程序的教师端可视性:教师端MvIe程序可以全程实录各组的实验动态,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3.利用MvIc程序的学生端可视性:学生可以观察学生端MvIc程序下的显微成像,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还可以进行录像、拍照等。4.利用观察方法的评分规则表.学生自主检测完成情况并上交记录的实验录像。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该实验教学所体现的教学目标。(8分)(2)与教材中观察实验相比,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12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知识目标: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显微镜下斑马鱼的血液流动,提高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2)改进后的实验具有以下优点:
①降低实验成本。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养殖至所有的班级观察后才可以。而斑马鱼的成本较低,易于养殖,一对斑马鱼一次产卵可获得几百枚胚胎。胚胎发育至第2~6天的幼体即可用于观察,满足整个年级学生的实验需求。
②操作更加方便。原观察实验中载玻片难以盖住小鱼尾鳍,故小鱼会跳动,打湿物镜。小鱼的体积较大,在低倍镜下找到其尾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斑马鱼体积较小,发育2—6天的斑马鱼幼体长约3mm,在显微镜低倍镜视野下,即可看到完整的鱼体,然后再换高倍镜观察细节。
③观察效果良好。利用斑马鱼进行观察,不仅可以观察到毛细血管、血流方向等,还可以观察到心脏结构、动静脉管腔的直径以及血流速度等,帮助学生认识动、静脉的其他特点。
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中使用可视显微镜,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的观察情况,针对观察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建议;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好的观察作品还可以录像,供全班同学进行观察学习。
⑤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方法的评分规则表”对自己的观察实验进行自我评价,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上交观察实验录像,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43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