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某教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片段: (1)问题情境创设:看似麻花

最全题库2022-08-02  42

问题 材料.某教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片段:(1)问题情境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 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的 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 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 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其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具有什么意义 (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 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 它们的方向一致吗 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 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 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 (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问题情境创设: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 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 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 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 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 问题:(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10分)(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 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1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第一处创设问题情境,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DNA分子结构的初步印象。第二处创设问题情境,感悟DNA分子结构发现过程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维方法。了解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第三处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探究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通过此处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让学生注意到DNA分子结构的关键点,并形成有关DNA的具体清晰的结构图,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第四处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1,学生能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问题2,学生可以比较理解遗传信息、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知识;通过问题4,可引发学生对下一课时《DNA的复制》的期望,为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提供帮助。材料中强化了问题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既保证了课堂提问的数量和质量,也保证了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广度.从而引发学生对DNA结构本质的深层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多角度、多样化和创新性,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有效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2)属于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物理模型既包括静态的结构模型.如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又包括动态的过程模型,如教材中学生动手构建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24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