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考试题库2022-08-02  39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物质的量”的内容标准: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材料二某版本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的部分内容:三、物质的浓度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到溶液,因此要用到表示浓度的物理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这样一个物理量,它是以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的。但是,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取用溶液时,一般不是称量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是由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所决定的。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也有重要意义。1.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8的物质的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例题2】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分析】可以先通过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根据nb=cb·V,求得NaOH的物质的量。然后通过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m=n·M,求得NaOH的质量。【解】500mL0.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c(NaOH)·V(NaOH)=0.1mol/L×0.5L=0.05mol?0.05molNaOH的质量为:M(NaOH)=n(NaOH)·M(NaOH)=0.05mol×40g/mol=2g答:需要NaOH的质量是2g材料三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物质及其变化”“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等知识。请完成材料二所示内容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要求:(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5分)(2)完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设计过程。(2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和换算;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探究,学会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通过课堂探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化学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团结协作的品质;关注有关生活、生产问题,感受化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在课堂探究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2)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或者体检报告单,课堂上学生带来了自己收集的诸如止咳糖浆、饮料、眼药水、矿泉水、酒等标签。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收集的标签,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活动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学生首先自学课本了解概念,然后通过以下具体实例练习来巩固、运用概念。【投影】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2)5.85gNaCl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3)1molNaCl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教师请学生各自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进行合作探究,最后让小组代表总结作答过程及结果。探究活动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与换算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自行设计表格将两个物理量进行对比,然后计算10%(密度为1.ol9/cm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及时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地归纳。学生自主思考并作答,教师讲解。环节四:概括总结教师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溶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环节五:布置作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种,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课前收集的各种溶液的标签,相互命题,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38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