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以下是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结晶”的教学片

考试题库2022-08-02  50

问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以下是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结晶”的教学片段。提出问题: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展示实例:盐场用海水晒盐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可以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我们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作结晶。联系实际:展示结晶的分类对比表,得出“海水晒盐”的原理就是将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达到饱和后,再蒸发掉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认识这种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叫作“蒸发结晶”。提出问题:除了蒸发结晶的方法,还有其他的结晶方法吗?探究“降温结晶”:学生进行硝酸钾晶体的制作过程,结合结晶过程的图片,观察到硝酸钾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会发生结晶,逐渐有晶体析出,认识这种结晶方法叫作“降温结晶”。拓展实验:由实验探究可知,食盐溶液不宜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请同学们参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对比分析、思考、讨论原因所在,比较两种结晶方法,大屏幕展示结晶分类对比表。学以致用:议一议“夏盐冬碱”之奥秘。课后作业: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整理书写蔗糖的制取过程。问题:(1)试分析该教学设计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有什么好处。(8分)(2)试说明该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包含哪些类型。(12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该教学设计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理念。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获得新知识,学生可能知道教师在说什么,也似乎能够理解其字面的含义,并在考试时正确作答。但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对于听到的知识,学生常常是半信半疑,很可能想不通,在他们后续的学习中则仍旧按照自己原来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行事,或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理论(有时用书上的或听到的理论,有时又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教师的解释或书上的理论与学生经验之间的不一致或矛盾之处并未获得合理的解决。采用探究式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参与的情况下,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
(2)探究式教学通常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①按照探究的任务和问题的性质分为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究、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原理的探究。
②按照探究环节的多少分为完整的探究、局部的探究(探究环节可多可少)。
③按照探究的自主和开放程度分为自主探究、指导探究(教师的讲授、启发、指导、演示等融合其中,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
④按照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分为概念理论型、元素化合物型、策略技能型、综合型。
⑤按照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
⑥按照探究开展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分为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单课时、连堂课的探究及单元探究等。
⑦按照学生进行探究的组织形式分为个体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31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