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某中学生物教师对“血液循环”的教材分析如下:

最全题库2022-08-02  48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某中学生物教师对“血液循环”的教材分析如下: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关于血管部分: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1)根据材料的介绍设置引导学生观察血管的简略步骤及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15分)(2)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种血管的讲解思路。(1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观察步骤:①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②观察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③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几排一起走;④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到横血管再到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到横血管再到流速快的血管。思考问题:①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②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②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2)讲述三种血管,首先要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感知血管的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囊、静脉有感性认识;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这样,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毛细血管的特点,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30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