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免费题库2022-08-02  15

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思考探究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积累拓展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2.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五、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单元介绍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预习提示我们现在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你心中有“世外桃源”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借助注释,通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学生情况八年级,班额5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 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本文的古今异义词,会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归纳掌握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品味本文优美、精练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了解“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2)确定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本单元的重点,又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上,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文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做进一步思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40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