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

admin2022-08-02  29

问题 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我和我的祖国》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0分)(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唤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聆听等方式,感受、学习作品,能准确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以及词曲作者对祖国的深情期盼,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歌曲中的情感色彩,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6/8、9/8拍的旋律特点,演唱时能够把握歌曲的情感主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唱《红旗飘飘》,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情飞扬、热情澎湃、爱国热情……)
教师总结:当我们表现一首歌曲时,只有对歌曲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才能将这种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去分析、理解作品思想和体会音乐情感,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设计意图】
用同种题材的歌曲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听赏歌曲的状态,同时点明课程主题,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请学生整体聆听一遍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愉悦、欢快的,速度为中速。
2.教师请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创作于1984年,是一首先有曲再有词的填词歌曲,词作者是张藜,曲作者是秦咏诚,他们是当代著名的词曲作家。这首歌曲利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真诚歌颂)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着音乐进行律动。
教师提问: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采用了6/8、9/8的变换三拍子节奏,将情感自然流露,既朴实大方,又亲切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每一个人和生他养他的祖国的血肉联系。

【设计意图】
在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引导学生边聆听歌曲边进行律动,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感知歌曲的节奏和基调,方便之后探究教学的展开。
2.教师范唱,学生简单哼唱。
教师提问:歌曲可以划分成几段?每一段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一共可分成两段,两段旋律不一样,是一首有主歌、副歌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段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深情地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之情;第二段采用了混合节拍,充满激情,以八度的大跳直接进入高潮,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音区对比。进一步抒发了人们无比热爱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最后变化重复第二段,并在高潮中结束。
3.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4.教师分句教唱,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强弱规律,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演唱时重点突出情感的表达。对比两段旋律的不同,从音区、音高、旋律中体验情感的升华,做到声情并茂。
5.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给学生带来这首歌的3种不同音响资料,请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类型的歌曲。
学生聆听不同唱法的《我和我的祖国》之后,自由回答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在对声乐作品进行欣赏时,我们首先要学会分析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所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来表现作品,不管用哪种演唱方法,只要声情并茂都将获得美的享受。
2.作业: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歌曲?搜集相关的音响资料及谱例,选一首然后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加以分析。试着用不同的演唱方法练习,在下节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10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