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内力作用》

题库2022-08-02  18

问题 高中地理《内力作用》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播放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从路边捡起一块石头,发现这块石头竟是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提出疑问,为什么在高原上会有海洋生物的化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内力的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活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教师总结】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教师活动】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水平组和垂直组两个大组,为水平组提供红海和地中海面积变化统计材料;为垂直组提供《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图,学生仔细观察,开展为时5分钟的小组讨论,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水平组:(1)引起地中海和红海面积变化的地壳运动属于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
(2)预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垂直组:(1)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经历了怎样的海岸变动过程?
【学生活动】
水平组:引起地中海和红海面积变化的地壳运动属于水平运动,根据测量数据显示红海面积在缩小,地中海面积在扩大,预测千万年后地中海可能变成大洋,红海变成陆地。
垂直组: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先经历了下降运动后经历了上升运动,所以引起了此地海岸大理石柱上分层的变化。
【教师总结】水平运动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解决课前疑问:为什么在青藏高原上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学生活动】由于地壳运动发生了海陆变迁,同时也可以推测青藏高原在千万年前是海洋。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回顾我国的地形,思考为什么说“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48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