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21时30分,K公司炼铁厂发生煤气中毒较大事故,造成6人死亡

admin2022-08-02  39

问题 2009年8月21日21时30分,K公司炼铁厂发生煤气中毒较大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2009年8月21日19时25分,炼铁厂1号高炉主风机跳闸断电,高炉被迫休风。19时45分左右,故障排除,热风班开始对干式除尘器进行引煤气操作,用煤气置换除尘器箱体内空气,并在主控室依次关闭除尘器1~7号箱体DN250放散管气动蝶阀。由于7号箱体DN250放散管气动蝶阀出现故障没有完全关闭,21时30分,1号高炉热风班4名工人上到7号箱体顶部实施人工关闭(当时正在下大雨)。没有关闭到位的7号箱体蝶阀使煤气仍处于放散状态,造成除尘器箱体顶部煤气大量聚积,导致4人当场中毒。21时50分左右,在箱体下留守监护的闫某等3人怀疑箱体上面出现问题,也未佩戴空气呼吸器和携带一氧化碳报警仪,在未切断煤气气源的情况下,再次上到7号箱体顶部工作台,致使当中的2人相继倒下。6名中毒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中毒较轻,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经调查分析,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在7号箱体放散管气动蝶阀关闭不到位,未切断煤气气源,放散管仍处于放散状态的情况下,4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报警仪和呼吸器,就贸然上到7号箱体顶部实施人工关闭,造成4人当场中毒。而其他3名操作人员也未佩戴呼吸器和未采取任何措施就盲目进行施救,造成中毒并导致事故扩大。同时,干式除尘器属煤气设备净化介质是高炉煤气,操作人员上到除尘器顶部从事带煤气维修作业,这本身是一种危险性比较大的作业,此次操作又在雨天和夜间进行,不符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规定的“不应在雷雨天气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的要求,属违规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除尘器进行引煤气作业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并说明其作用。 2.指出K公司炼铁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3.指出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4.简述送(引)煤气作业时应具备的安全条件。

选项

答案

解析 1.除尘器进行引煤气作业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以及其作用如下: (1)安全帽,防止物体打击。
(2)空气呼吸器,防止中毒和窒息。
(3)防静电服,防止产生火花静电。
(4)防静电鞋,防止产生火花静电。
(5)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监测一氧化碳浓度。
(6)防爆工具,防止产生火花静电。
2.K公司炼铁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1)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同虚设、未落实。
(3)疏于安全教育培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不足。
(4)应急救援预案缺失,盲目施救。
(5)现场安全缺乏监护、检查和指导。
(6)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7)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8)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未起到监管作用。
(9)疏于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保养、检测和维修。
3.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4.送(引)煤气作业时应具备的安全条件:
(1)在送煤气前,应制定详细的送煤气危险作业指示图表,对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2)送煤气前应对所属煤气设备进行详细检查,除末端放散管外,其余放散管及所有人孔、检查孔等均应关闭或封闭好,各阀门开关处于合理的位置。
(3)新投产的煤气设备必须经过严密性试验,在确认合理后,方可送煤气。
(4)所有煤气排水器应注满水并流淌。
(5)送煤气应分段进行,即先送主管后送支管。
(6)各末端放散处应设专人看守,不准在厂房内放散煤气,在下风侧40 m内应设置警戒岗哨和标志,防止有人误人煤气作业区域。
(7)参加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和CO报警仪,并有防护人员在现场进行监护,必要时请医务人员到现场。
(8)送煤气作业不应在雷雨天气或夜间进行。特别情况必须在夜间进行时,应采取特殊安全措施。
(9)在送煤气后,应沿线路进行复查,发现管道有泄漏处应及时处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2969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