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年努力,W市引进、培育了400名以上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

资格题库2022-08-02  16

问题 通过数年努力,W市引进、培育了400名以上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领军人才,600名以上创新型科技人才,2200名以上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以及一批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今年,W市各类人才总量已突破16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8224人。这让W市真正成为一座智力型城市。如今的好局面曾让当地负责人才工作的舒部长想都不敢想:W市位于两座副省级城市之间,大城市强大的人才吸附效应让W市这样一个县级市处于尴尬地位。为了转变这一局面,W市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引才工程:国际精英周、“名校优生”引才工程、青年精英创业大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而真正让W市实现弯道超车的还是它在人才引进的手段、方式和理念上下足了功夫。W市是较早提出把普通大学生纳入人才引进计划的地方之一。不管你是哪儿的大学生,只要凭着和W市企业签订的规范用工合同、毕业证即可就近选择人才公寓入住,房租打八折。“普通的大学生也是人才。现在,他们也许缺乏经验,是基础性人才,是构建人才金字塔的基石。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来会成为顶尖人才。留住他们,也就留住了一部分顶尖人才。而且本地大学生我们是必须要重点争取的。他们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儿有着更深厚牢固的感情。”当地一位负责人才引进的工作人员说。将人才补贴的门槛降低为大学毕业生,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这种普惠度高的人才政策很可能会惠及到未来的马云、马斯克。普惠支持大众毕业生人才和“截胡”高端人才同等重要。引进人才,不仅要根据本地情况,合理界定人才范围,还要深挖“引进”的内涵。“现在,仍持‘人才必须到场,必须在现场’的观点就有些老旧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共享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考虑跨域人才共享呢?跨地区人才共享机制创新能降低引才、用才成本,提升利用率。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信息流通障碍和空间沟通障碍,跨区域资源配置体系也正逐步成熟。千城‘共享一人’与千人‘共建一城’的实施难度并不会太大。”这是数年前W市一位政协委员提出的大胆建议。W市采纳了这一建议,于2016年在“引进”的概念上进一步深化并落实:以借智的方式引进战略性、全局性、规划性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智库团队,当遇到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发展转型期时,邀请智库团队,通过视频会议、直播研讨等方式共同谋划制订出适合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稀缺、紧俏型人才也在逐步推广这种远程借智的柔性引才方式。这种更加灵活的智能租赁方式让“人才为我所有”逐步走向“人才为我所用”。此外,W市在“留”上也做足了文章。其中,极具特色的是通过“侨乡会”“校友会”等联谊活动挖掘本土人才及“泛本土”人才。“一个人不论走到哪,他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如果他家乡不是W市,但他曾在这儿生活过,或他的爱人的家乡是这儿,那他也算是半个本地人。在人才工作方面,必须打好感情牌。我们要用些‘花招’,努力挖掘并发展人才和我们这座城市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家庭方面,伴侣工作问题、子女就学问题、继续教育问题和群体交往问题等这些政府可以撒手的问题,也被当做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要是当时我们只是给钱、给房,引进些高学历人才,凭着我们地方财政的优势,人才引进工作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认为,人才引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常规动作只能起到常规作用;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还要有自选动作。”舒部长说。W市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拥有如此积极的态度,却没有频繁地跑到前台,高调地唱主角,而是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服务者。张先生就曾享受到一份厚重的真心。“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户口迁移,到投资人的协调,W市几乎是一条龙服务。”服务还不仅于此。大部分技术型、人才型企业在银行开户、装修投产、专利商标申请、科技立项、品牌包装等方面也无需操心,“甚至有的企业直接入驻办公室就可以开展业务了。”他说,这无疑大大地缩短了人才迁移的时间和周期,便利了他们安家落户。“该麻烦的,就不要怕麻烦;该简便的,就必须简便。当简勿繁,当繁勿简;简繁得当,方能出效率,方能出成果。”这是舒部长由衷的感叹。假定你是前往W市调研人才工作的某县政府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撰写一篇关于W市近年来人才工作情况的调研提纲。(40分)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数不超过4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贵州A卷)

本参考答案采用“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的写作结构,一般来说,调研提纲不要求写作格式,但是为了美观,方便考官采分,写作时采取了一般文章的写作格式,并附上标题。开头采取“背景引入+总体概括工作成绩”的方式,主体部分主要分为“引才”和“留才”,之所以分为这样两部分是因为材料中有着明显的区分。结尾部分是总结全文。


【试题解析】
1.调研提纲一般不要求格式,但是为了美观,方便考官采分,建议按照一般文章格式书写;
2.调研提纲主要呈现调研结果,因此,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工作成果;
3.层次分明要求分条表述,体现清晰的逻辑;
4.注意文章的完整性,避免缺少“组成部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7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