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摒弃“门票经济”才会有出路   【背景链接】      很多地

最全题库2022-08-02  18

问题 景区摒弃“门票经济”才会有出路  【背景链接】    很多地方把发展旅游业单纯理解为“圈地卖票”。更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摇钱树”,把景区的门票收入挪作他用。    因此,破解大多数景区不愿降价的关键,仍在于能不能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摒弃门票依赖。    据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自2018年发布景区“降价令”以来,相当数量的重点景区门票没有降价。其中,5A级景区近100家,4A级景区2400余家,分别占总数的40%、80%。此外,也有一些景区存在诸如降幅不大、明降暗升等问题。    【综合分析】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关切的回应。去年6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开展国有景区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剥离门票额外负担。其后,陆续有一些景区在国庆节前夕出台了降价措施。    实事求是地讲,一些景区门票的降幅还是相当大的,像新疆喀纳斯、白哈巴、禾木通票旺季票价就从295元降到了195元。然而,与民众期待相比,当下景区的票价还是有点贵。动辄就是百元以上,有的还好几百元,若一家人出行,光门票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长此以往,在门票这个铁门槛面前,又将如何释放旅游消费需求?    何况,当下已经降价的景区,在全部景区中占比并不大。正如“绿皮书”公布的,四成5A、八成4A景区仍没有降价,考虑到4A景区数量远超5A景区的事实,可以断言,“不降价”仍可视为当下景区门票的常态。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是有限数量的国有重点景区开始降价,而大多数景区未有任何行动;另一方面,已经实施降价的景区中,多有明降暗升、明降实未降、拆解销售假降价等乱象。两相叠加,景区死死抱住门票收入不肯放手,足见其对“门票经济”的依赖。    当下很多地方、很多景区高度依赖门票。像某旅游大省,门票收入占到旅游总收入的70%左右。而近年来热门的河南焦作云台山,2017年门票收入占比更是达到80%。可以说,很多地方把发展旅游业单纯理解为“圈地卖票”。更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摇钱树”,把景区的门票收入挪作他用。    特别是不少地方在门票定价上缺乏刚性约束,成本构成不清楚,定价程序混乱无序,收支监管偏软偏散,这也必然导致初始定价高、中间涨价频、嗣后降价难。凡此种种,几乎成了地方景区的通病。    【提出问题】    因此,破解大多数景区不愿降价的关键,仍在于能不能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摒弃门票依赖。    【应对措施】    首先,地方政府要率先转变观念,真正树立全域旅游的思维。要下大力气提升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如去年年底,河北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车,“沉沉一线穿南北”,这条高速贯穿了河北境内的千里太行山,无疑会大大促进该区域的旅游发展,由此带来的潜在收益不可估量。    其次,景区也要加快创新,多一些用户思维、游客思维,以旅游参与和体验为核心,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未来的旅游会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一味强索门票、依赖门票,只会越走路越窄。毕竟,景区同质化竞争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游客用脚投票。

选项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www。jinkaodian.com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53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