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为了遏制旅游景区盲目涨价,

资格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多年来,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为了遏制旅游景区盲目涨价,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7年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三年。国内许多景区的最近一次价格调整时间是2009年,到2012年恰逢“解禁年”。舆论普遍认为,第二个“解禁年”已成为景区涨价的借口,成为涨价的推动力,旅游景区景点票价已进入“三年必涨”的怪圈。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五一”期间,136家5A级景区半数门票价格超过百元,价格在100元至200元的5A级景区占比最多,达35.38%。其中,武当山、张家界、黄山、九寨沟等14个著名景区门票价格甚至高于200元,占比超过10%。除了知名景区,一些和市民生活相关的城市公园也进入此轮门票涨价的行列。如某市植物园的门票由30元/人次调整为40元/人次,另一座城市动物园门票也由40元/人次调整为50元/人次。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网友可接受的5A级景区门票心理价位在100元以内,约61%的网友认为门票价格应在60元以内,超过200元的门票价格几乎没有人接受。2012年3月1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休闲旅游客户需求趋势研究报告》,其中有关旅游费用支出的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在景点门票、交通方面的花费最多,分别占21.92%和20.92%,其次才是购物、餐饮、住宿和文化娱乐。门票价格已成为国内旅游的最大一笔开支,另据有关专家统计,以2011年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数据计算,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已占到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的5%、农村居民人均月收入的14%,大大高于国际水平。某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按旺季(或黄金周)票价计算,玩遍国内136家5A级景区,平均一个人门票花费需要19085元(部分景区票价包含了必付的现金车费等)。如果加上“园中园”门票费用以及索道、观光车、游览船票等交通费用等,总开销还要再增加。该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问题的热烈讨论。很多人说,风景名胜作为公共资源,人人有权享用。适当收取门票费用维持景区正常运转也可以理解,但价格如此离谱,实在有些不正常。对此,一些景区管理者也陆续发表意见,特别就门票价格问题作出了回应。例如武汉黄鹤楼公园负责人给出了调价的三点理由:首先,2008年黄鹤楼由4A级升为5A级,是四大名楼中唯一的5A级国家景区,在全国首批66家5A级国家景区中,黄鹤楼票价最低。其次,黄鹤楼面积扩大,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紧缺。据物价部门核算,随着园区扩容;黄鹤楼管理成本如按门票价格平摊,一张门票应为70元。若仍维持原价,则将制约黄鹤楼景区发展,故门票价格由50元调整到80元。第三,有人提到故宫博物院门票仅60元,低于黄鹤楼的80元。但故宫属于文物景点,有国家财政支持。而黄鹤楼是国标景点,没有国家财政支持,需自负盈亏,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以天池、原始森林、火山地貌、垂直景观为主要特点的吉林省长白山属于著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依据吉林省物价局2011年核准的《关于调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门票价格的批复》,长白山景区门票价格由原来的每人100元上调至每人125元。长白山景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解释称:长白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每年有很多游客到此游玩,但是长白山旅游开发必须遵照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原则,来长白山的游客人数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不限制人数,长白山搞生态旅游就是泡影。要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就要适当提高价格,逐步向高薪人群发展。此外,长白山景区面积比较大,每年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景区运营维护,现行门票价格难以支撑正常的运营支出。有专家指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客观因素在于国内旅游需求旺盛,但景区门票集体涨价背后却反映出景区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这种短视行为也与目前景区经营模式有关。由于很多旅游景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关联度低,特别是诸如九寨沟、张家界等离城市较远的单个景区,虽说降低门票价格能促进周边经济发展,但景区并不能从后续的城市旅游收入中得益,其结果是这些景区只能依赖门票收入。毕竟游客在城市的交通、餐饮、娱乐等消费与景区收益没有直接关系。加之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在旅游娱乐、深度游等衍生品开发方面滞后,门票提价便成为主要的收益方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中,门票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一半以上,个别景区已高达90%以上。针对这种主要依赖门票涨价赚钱的“门票经济”发展模式,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旅游业发展经历的初级阶段,也是景区市场化的必经阶段。名义上景区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政府行为,但实际上景区管理机构有明确的盈利目标,自负盈亏。法律、法规虽然赋予了景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权力,却没有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管理机构需要自筹资金,主要筹措方式就是利用景区资源进行旅游服务经营获取收入,景区门票的涨价、景区内的各种违规经营便难以避免。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工、硬件等各项运营成本的提高,门票涨价就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针对某些知名度不高的旅游景区,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观光和休闲娱乐项目不多,旅游产业链不长,更多地依赖门票收入也是迫不得已。还有一些专家指出,旅游景区无论是政府直接经营还是授权或委托企业经营,地方政府与旅游经营收入息息相关。以旅游开发公司名义经营的景区,地方政府通过三重渠道从景区取得回报:一是景区门票收入的分成,二是收取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三是企业赢利分成。这些收入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门票经济”盛行的背后实际体现的是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据统计,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中小城市明显高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恰好反映出旅游业欠发达地区门票收入占据了旅游收入的很大部分,购物、娱乐、餐饮等“弹性消费”比重很低,旅游经济几乎等同于“门票经济”。一些旅游景区在抬高门票价格的同时并不能提供与高票价相对应的优质服务。更有甚者,许多景区门票价格本已很高,景区内各景点却还要分别收费,“园中园”“票中票”现象在一些景区广泛存在,备受游客诟病。这些都暴露出增加旅游收入的技穷与乏术,反映了旅游经济低层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分析概括国内部分旅游景点“门票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原因。(15分)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3年山东省公考《申论》真题(B类)

本答案要点从六个方面分析门票经济产生的原因,原因的呈现很少以总分结构出现,故平铺直叙的方式更为多见;要点之间没有交叉重复;字数符合要求。

试题分析:

(1)本题要作答“门票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因,首先要理解门票经济是什么,结合材料可知门票经济是指旅游景区依赖门票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一种发展模式。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门票经济作为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定位其原因,最简单的方法是寻找材料中的问题,进而看这些问题是否会导致门票经济的发生。

(2)作答范围:“结合‘给定资料2’和‘给定资料4’”,“结合”表明该题作答范围主要是材料2、4,但有可能不是全部,还需要找出材料中与“门票经济”相关的材料,即材料1、3,也可能包含着答案要点。综合判定该题目答案要点来源于材料1、2、3、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3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