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顺手抓起一只鹅,从其脖子处开始往下拔毛,拔下的羽绒在阳光中飞舞,鹅的凄

练习题库2022-08-02  12

问题 1、一个人顺手抓起一只鹅,从其脖子处开始往下拔毛,拔下的羽绒在阳光中飞舞,鹅的凄惨叫声令人心里直犯怵……  突然,镜头切换至消费者身上暖烘烘的羽绒服,家里暖和舒适的羽绒被、睡袋等寝具用品。  这组泾渭分明的画面来自2月1日瑞典TV-4 Kalla Fakta(冷酷的事实)播放的“活拔绒”电视节目。该节目公布了34 家“承认”生产或销售活拔绒的企业名单,有16家是中国企业。节目称,90%的受访供应商承认生产或销售活拔绒产品,并推测羽绒制品中“50%~80%的羽绒来自活拔”。这家电视台还预告,将播出关于中国活拔绒的节目。  这期节目在当地掀起阵阵波澜,一些消费者则因活拔绒存在虐待动物的可能,开始抵制羽绒制品;瑞典部分商场售出的羽绒制品被要求退货;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宜家公司对外宣布,近期从宜家全球连锁店中购买了羽绒制品的顾客均可退货;众多国际采购商和经营商都纷纷表示,要重新考虑未来的采购计划。  2、瑞典市场不期而遇的“寒流”让正在当地进行商务考察的四川广汉大群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的吕朝霞一头雾水:以前钟爱“中国制造”的欧洲消费者怎么“变了脸”?  与此同时,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紧急向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报告说,瑞典TV-4关于“活拔绒”报道已经产生连锁反应,行业内部分企业发往欧盟的羽绒制品被通知退货。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近年来暖冬的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羽绒行业近况不佳:原毛、寝具与服装出口量分别下降4.3%、6.6%和 9.2%。美国曾是中国羽绒及制品最大的进口国,而近来的进口额下降22%,仅羽绒服就减少进口464万件。中国国内的羽绒原料价格也跌至历史最低点,不及往年的1/3,羽绒企业库存陡增。  3、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姚小蔓接到报告后表示:“再也不能让我们的行业受到新损害。”一场应对国际贸易“突发”事件的战斗拉开序幕。  瑞典电视台报道涉及的16家羽绒企业中有13家是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协会秘书处挨家逐户打电话:“你们企业生产不生产活拔绒产品?”对方回答说:“不”。“销售不销售活拔绒?”“不”。“有没有向瑞典等国出售过活拔绒及其制品?”“没有”。  紧接着,“不要继续宣传和生产活拔绒”的紧急通知挂在了中国羽绒信息网。  2月6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致函瑞典电视台,并向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寻求帮助。在给瑞典电视台的信中,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负责人写道:“对于‘冷酷的事实’的播放初衷我们充分理解,但我们有必要向你们及广大消费者阐明事实的真相”。  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过度强调了对野生动物的“资源性”利用,而在动物福利保护方面存在着法律责任不严格、缺乏可操作性的严重缺陷。甚至只对猎捕野生动物等相关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及相关的惩罚措施,而对取熊胆等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却找不到相关的处罚依据,至于保护家禽等方面的法规,更是空白。这也使生产企业无法可依,放任自流。  据称,“活拔绒”的报道后,欧盟委员会曾在会议中讨论,如何将动物保护纳入贸易规则中的问题。 “这一旦成为现实,欧盟市场就有权拒绝来自中国羽绒企业的羽绒及其制品”。这被中国企业和一些网友看成了“贸易保护壁垒”。可我想,只要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包括尊重欧洲等国家或地区保护动物的法律与消费者需求,反对虐待动物的行为,我们就不至于失掉市场,所谓“壁垒”之说便不攻自破。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反省自我,改过自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此学会保护动物福利,健全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还是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当作旗帜,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炒作”,而固执己见,固步自封?  4、为羽绒制品的填充料——羽绒原料,主要是指水禽中鸭和鹅身上的羽毛,是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中国鸭绒产量占羽绒总产量的90%,鹅绒产量只占10%。主要因为中国人喜欢吃鸭,且鸭的生长周期短,产量大,一般40天左右就可以屠宰,鸭绒价格相对鹅绒低廉,因此不存在活拔。  在个别适合活拔的鹅种中(不是所有种类的鹅都适合活拔),仅有1%~3%的鹅有可能存在活拔的现象。活拔绒的价格大约是普通鹅绒的1.5倍,主要制作销往日本市场的高档羽绒寝具。  据调查结果显示,被报道的中国羽绒工业协会13家会员单位近年均未向瑞典等国出口活拔绒及其制品。此外,由于活拔绒价格较普通绒高,如果不是客户要求,中国企业是不会主动销售活拔绒及其制品的。  可是两天之后,瑞典这家电视台还是播出了关于中国活拔绒的节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就此报道致函中国羽绒工业协会。2 月9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内主要媒体以及瑞典TV-4驻北京记者参加。次日,瑞典这家电视台播放了对中国羽绒行业真实情况的报道。(5)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高级工程师王敦洲在3月12日举行的全国行业大会上说:“‘活拔绒’不是中国首创,但中国羽绒企业因此次‘活拔绒’报道深受其害。”  目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活拔绒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活拔绒水洗耗水量与洗涤助剂均减少一半左右,所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活拔绒”其实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以安徽六安地区的皖西白鹅品种为例,一只鹅可活拔绒两三次,拔一次绒有11~13元的收入,最后宰杀大约能卖18元钱,前后拔绒与屠宰的经济收入40元左右。但没有进行过活拔取绒的鹅,宰杀后其绒羽丝长、蓬松度高,品质好,价格高,一只鹅的经济收入在30多元。若不小心把鹅的皮肤拔破、损伤或感染病菌的话,还要给鹅注射抗生素与喂食精饲料,除去这些附加成本,活拔绒是得不偿失的。  我国最大的羽绒被生产企业之一、安徽鸿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夏吉国表示,虽然国内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着“活拔绒”现象,但所占比例极低。他表示,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活拔绒是可以检测出来的,大多数正规羽绒制品厂在羽绒进货时都不会选用这种原材料。  电视节目中公布的浙江三弘集团已就“活拔绒”的报道向瑞典电视台提交了律师函,希望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清白。  6、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高级工程师王敦洲12岁开始从事羽绒行业,至今已有65年时间,亲自参与起草、制作羽绒及其制品的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王敦洲在3月12日举行的全国行业大会上说:“‘活拔绒’不是中国首创,但中国羽绒企业因此次‘活拔绒’报道深受其害。”  目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活拔绒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活拔绒水洗耗水量与洗涤助剂均减少一半左右,所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活拔绒”其实在经济上是不合适的。以六安地区的皖西白鹅品种为例,一只鹅可活拔绒两三次,拔一次绒有11~13元的收入,最后宰杀大约能卖18元钱,前后拔绒与屠宰的经济收入40元左右。但没有进行过活拔取绒的鹅,宰杀后其绒羽丝长、蓬松度高,品质好,价格高,一只鹅的经济收入在30多元。若不小心把鹅的皮肤拔破、损伤或感染病菌的话,还要给鹅注射抗生素与喂食精饲料,除去这些附加成本,活拔绒是得不偿失的。  瑞典电视台TV-4最先报道的是匈牙利的“活拔羽绒”,并公布了16家生产“活拔羽绒”的中国企业名单。据欧洲羽绒协会和国际羽绒羽毛检测实验室提供的资料,瑞典电视台TV-4关于“活拔羽绒”的节目中存在错误。2月3日,匈牙利驻瑞典大使作客这家电视台Kalla Fakta节目时,对此报道作出了解释和回应。  王敦洲高工反复观看节目画面后表示,这完全是一种炒作,不光拔绒的姿势与技艺不对,哪有把鹅拔光成“铁公鸡”的做法。  7、“羽绒是弃之为废,聚之为宝。”蒋于龙表示,在羽绒原料价格一落千丈的低谷期,瑞典电视台的“活拔绒”报道产生了“雪球”效应。   据介绍,欧洲关于家养鹅的法律自1999年12月22日正式实施。该法律对家养鹅(包括家养雁属、家养野生鸿雁属及其杂交种)的生物特性、饲养人和监督办法、鹅舍、屠宰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禁止任何会或者可能会给鹅带来痛苦的饲养方式或者饲养计划”,“不允许从活禽身上拔取羽绒、羽毛”。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向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咨询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后被告知,我国有一整套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保护家禽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8、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1322家羽绒企业对欧洲出口羽绒羽毛及其制品,共计7.2亿美元,占中国羽绒行业出口金额的37%。蒋于龙对记者表示:“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只有尊重欧洲等国家或地区保护动物的法律与消费者需求,反对虐待动物的行为,才不至于失掉市场。”   据悉,欧盟委员会不久前在会议中讨论,如何将动物保护纳入贸易规则中的问题。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这一旦成为现实,欧盟市场就有权拒绝来自中国羽绒企业的羽绒及其制品,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河北雪驰集团有限公司的薛万涛建议,国内行业协会与企业要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欧洲消费者,还原事实真相,有利于中国企业产品出口国际市场。  “活拔绒”事件倒逼国内企业自省。无风不起浪,“活拔绒”事件之所以能授人以柄,国内企业对利润的狂热追求急需自省。对企业来讲,追求利润是硬道理,但硬追求利润则没有道理。从中国羽绒信息网紧急挂出的“不要继续宣传和生产活拔绒”的通知到中国农业技术网介绍“活拔鹅绒应注意的问题”的技术文章,说明国内企业涉嫌部分程度上对动物的不人道行为。因此,理性生产是当前企业需要深刻自省的问题,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还要遵守。  “活拔绒”的报道后,欧盟委员会曾在会议中讨论,如何将动物保护纳入贸易规则中的问题。 “这一旦成为现实,欧盟市场就有权拒绝来自中国羽绒企业的羽绒及其制品”。这被中国企业和一些网友看成了“贸易保护壁垒”。可我想,只要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包括尊重欧洲等国家或地区保护动物的法律与消费者需求,反对虐待动物的行为,我们就不至于失掉市场,所谓“壁垒”之说便不攻自破。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反省自我,改过自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另外,“活拔绒”事件最重要的是强化“危机意识”。随着金融危机的更加肆虐,国内羽绒企业出现的危机可能衍变到其他行业,当务之急,国内所有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外经营的困难和海外市场的险恶,强化危机意识,增强危机公关能力。   外国人还要做什么,我们难以预测。当前中国企业能做的除了从容面对、冷静应答外,最重要的还是理性生产。印第安人有句谚语:“如果我们走的太快,停一停,让灵魂跟上来”,中国企业在“活拔绒”事件中尤其要做的,可能恰恰是让灵魂追上现实的步伐。 根据材料,提出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你的意见和建议。

选项

答案

解析 政府各有关部门:
我认为要实现羽绒企业与国际接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和完善动物保护方面的立法。羽绒企业在生产羽绒制品过程中出现虐待动物等行为,不符合进口国的贸易规定和生活习惯。应尽快完善相应法律,制止羽绒企业盲目追求利益而损害动物福利的做法。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树立正确意识。加大动物福利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从事动物源性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引导企业树立动物福利意识。
三是加快羽绒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施行。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制定详细的羽绒行业标准,对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加工和产品质量等实行严格监管,保证出口羽绒制品的质量。
四是充分发挥羽绒行业协会的作用。羽绒行业协会应该强化对羽绒企业的监督管理,提升其处理和应对国际贸易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是密切关注羽绒制品国际贸易方面的最新动向,全面掌握各国的贸易动态,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40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