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真题)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

练习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2016年真题)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选项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故C选项正确。但是,法的效力并非仅仅来自于道德,还来自于国家强制力、习惯、模仿等多种因素,法律的有效实施并不总是依赖于道德。故A选项错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其中,依法治国起主要作用,以德治国起补充作用。在现代法治国家,法律是人们的行为的底线,我们可以提倡“和为贵”,但“和为贵”的前提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合法权利,不能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借口侵犯人们的合法权利。人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人们当然可以并且应当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故B选项错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混淆法和道德之间的界限。现代社会的通说认为,法律和道德具有最低限度的一致性。法的作用主要是止恶,而道德的作用则既止恶又扬善。即使在止恶的层次上,法和道德也不是完全重合的。因此,不能将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故D选项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6716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