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立法的说法,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西周的“礼不下庶人,

免费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立法的说法,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西周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B.铸刑书与铸刑鼎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C.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的权威性D.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被打破

选项 A.西周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
B.铸刑书与铸刑鼎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
C.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D.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被打破

答案 C

解析 西周的“礼”与“刑”的关系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因此,A项正确,不当选。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包括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与铸刑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对旧贵族操纵和使用法律的特权是严重的冲击,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一次重大胜利。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明确了“法律公开”这一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原则,对于后世封建法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B项正确,不当选。
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因此,C项错误,当选。
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不仅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被抛弃.而且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D项正确,不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6709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