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行政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皆为要式行为 B.合

练习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下列有关行政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皆为要式行为B.合理性原则可以适用于羁束行政行为C.未经送达受领的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D.行政许可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选项 A.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皆为要式行为
B.合理性原则可以适用于羁束行政行为
C.未经送达受领的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D.行政许可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答案 ABCD

解析 (1)根据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需要具备法定的形式可以划分为要式的与不要式的具体行政行为。需要具备书面文字或其他特定意义符号为生效必要条件的,是要式的具体行政行为;不需要具备书面文字或者其他特定意义符号就可以生效的,是不要式的具体行政行为。例如,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需要行为人接受调查的,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这就说明,传唤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非要式,即口头传唤。A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所以错误。(2)合理行政原则(包含比例原则)主要适用于裁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是立法对行政行为的范围、方法、手段等条件作出严格规定,法律规范为同一事实只设定一种法律后果,行政机关采取时基本没有选择余地的行政行为。比如,《律师法》第49条第2款规定:“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因此,律师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后,省司法厅就必须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如果出于同情等原因没有吊销的,则构成违法。而裁量行政行为是立法对行政行为的范围、方法、手段等方面给予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裁量余地的行政行为。通俗地说,如果法律规范对行政机关限制得很宽松,让行政机关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就是裁量行政行为。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1条规定:“协助组织或者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应的,对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违法行为人,公安局在作出处罚时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只要在上述规定范围内就不违反法律规定。羁束行政行为只有合法性评价标准,因为法律限制得如此严格,已然不需要用“合理性”去控制行政机关了。例如,在征税的问题上。只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确定的税率征收即可。这里不存在比例原则的适用空间。而裁量行政行为才既有合法性,又有合理性评价,比如,行政机关不能超越法定范围作出处罚决定,同时,在法定范围内进行具体处罚幅度选择的时候,还要符合正常人的理性。所以,B选项错误。(3)具体行政行为首先应当成立,然后才能产生法律效力,成立是生效的前提。成立解决的是行政行为“有没有”的问题,生效解决的是行政行为“好不好”的问题。未经送达受领程序的行政行为不能成立,那么,一个不存在的行政行为怎么可能会涉及好不好的问题呢 故C选项错误。(4)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所以,D选项表述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6695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