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防小偷偷西瓜,给西瓜注射致命剧毒,但在地里竖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防小偷偷西瓜,给西瓜注射致命剧毒,但在地里竖一
考试题库
2022-08-02
50
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防小偷偷西瓜,给西瓜注射致命剧毒,但在地里竖一小旗。写着“西瓜有毒”。村里小孩偷摘,吃后中毒身亡。甲对死亡结果持间接故意B.乙与同村某妇女通奸.一直想杀死自己的妻子李某。某天晚上,乙为上山打猎在院子里擦枪,这时,李某从娘家回来,兴致勃勃地站在乙身边谈一天见闻。乙没耐心地听着,继续擦枪,不慎触动扳机,打中李某腿部,李某失血过多死亡。乙属于故意杀人既遂C.丙本欲开枪杀害他人。但因为没有瞄准,射中了他人的珍贵名犬。丙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D.丁本欲抢劫普通财物.但是误抢了抢险物资。丁属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
选项
A.甲为防小偷偷西瓜,给西瓜注射致命剧毒,但在地里竖一小旗。写着“西瓜有毒”。村里小孩偷摘,吃后中毒身亡。甲对死亡结果持间接故意
B.乙与同村某妇女通奸.一直想杀死自己的妻子李某。某天晚上,乙为上山打猎在院子里擦枪,这时,李某从娘家回来,兴致勃勃地站在乙身边谈一天见闻。乙没耐心地听着,继续擦枪,不慎触动扳机,打中李某腿部,李某失血过多死亡。乙属于故意杀人既遂
C.丙本欲开枪杀害他人。但因为没有瞄准,射中了他人的珍贵名犬。丙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D.丁本欲抢劫普通财物.但是误抢了抢险物资。丁属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
答案
AC
解析
A项正确。甲既采取了加害措施(给西瓜注射剧毒),又采取了避免措施(竖立提醒标志)。从前者来看是放任态度,也即间接故意;从后者来看是谨慎态度,也即过于自信的过失。综合比较,加害措施的作用仍占主导,所以甲对死亡结果持间接故意。
B项错误。正在擦枪的乙应当预见枪支可能会走火,具有预见的可能性,但不代表他预见了李某死亡的危害结果,正因为没有预见,所以没有采取避免措施,乙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而不是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
C项正确。区分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和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的标准在于:法益客体是否统一。前者的法益客体属于不同种,而后者则属于同一种。丙欲杀人,却射中了珍贵名犬,意图侵犯的是生命法益,结果却侵犯了财产法益,因而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D项错误。抢劫普通财物和抢劫抢险物资侵犯的是不同的法益客体,前者是抢劫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后者是抢劫罪的加重构成要件,丁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668086.html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职业试卷一客观题题库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法律职业试卷一客观题
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在乙承包的水库游泳,乙的雇工丙、丁误以为甲在偷鱼苗将甲打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
某律师在解答某公民有关继承的问题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放弃继承的效力
关于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票据权利 B.行使付款请
关于人寿保险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人寿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关于先予执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劳动
甲、乙在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自愿请求调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下列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事判决生效之日起超过2年的
关于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回避决定
下列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基金和非公开募集
甲向乙借款,以自己所有的专利权设定质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与乙之间
随机试题
Lackingfurtherhardevidenceofthebombingitself,thepolicecouldhardlytel
Stressmaybedefinedastheresponseofthebodytoanydemand.Wheneverpeo
[originaltext]W:WasRobertelectedtothecommittee?M:Yes.Infacthewasma
以下()不是控制沟通的技术和方法。A.业务数据分析 B.项目例会 C.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的干预措施包括()A:非官方盯住B:逆经济风
共用题干 某男性患者,40岁。糖尿病病史7年,此次因颈部一疼痛、红肿的区域而来
甲公司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业绩考评。下列各种维度中,平衡计分卡需要考虑 的有()
(2020年真题)实施职工内部退休计划的企业,应将支付给内退职工的工资在职工内退
有线电视系统在一般室外无污染区安装的部件应具备的性能,根据规范要求,下列哪些提法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