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

练习题库2022-08-02  9

问题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漂亮高雅。上大学时与同班同学恋爱,毕业后结婚,两人感情好,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天听到婆婆告诫丈夫:“千万别怕老婆,得能管住她,活儿让她多干点儿。”求助者听了虽然很生气,但为了丈夫还是忍住了。还有一天晚上,求助者和丈夫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起来,气氛还算平和。后来婆婆进来“旁听”,两人斗嘴,为顾全面子,两人都突然绷紧面孔,提高嗓门。结婚一年多以来,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失眠,食欲下降,胃不舒服,体重明显下降,做胃镜未查出问题。求助者不知如何为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情况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
心理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
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
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
心理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求助者:我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别老是干预我们夫妻间的事情。我想和她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可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况且丈夫是独生子,也很孝顺。我现在都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商场买衣服,漂亮的衣服很贵,而便宜的衣服又不漂亮。你说你怎么办啊?
求助者:我既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
心理咨询师: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呢?
求助者:(沉默)没法办。心理咨询师:没法办,但又必须买一件,怎么办?
求助者:(沉默)只能选一个。
心理咨询师:选哪个?
求助者: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心理咨询师:你想想,你不知道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开单过,不就是像买衣服一样吗?因为两个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做,你是想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呢?
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心理咨询师: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好吗?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结束时对该求助者的要求表明其出现了()错误。单选 A:技术B:理论C:共情D:理念

选项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结束时对该求助者的要求表明其出现了()错误。单选
A:技术
B:理论
C:共情
D:理念

答案 D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试题解析】心理问题的出现一般都是由内心冲突引起。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内心冲突是“我想和婆婆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可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如果和婆婆在一起,但又担心婆婆干预夫妻间的事情,属于双重趋避冲突。所以最合适的选项是B。
【考察重点】情绪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有“生气”,“矛盾”,“痛苦”,“烦死了”,出现比较明显的烦恼;求助者没有表现出无法自控的想法和行为,没有强迫症状;也没有怀疑自己罹患什么疾病,无疑病症状。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的恐惧情绪不是很明显,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是求助者出现的对有婆婆在家的回避,隐含着一定的恐惧情绪。因此本题比较符合的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鉴别【试题解析】社会功能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状况。案例中提到“我现在都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表明其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程序和结论【试题解析】首先,该案例中求助者符合正常与异常区分的三个标准: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且主动求医,故排除精神病性障碍。另外,求助者是由于婆媳关系难以处理,不知道该与婆婆一起生活还是分开过而矛盾,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故排除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由现实生活因素激发(婆媳关系不好)、病程(一个多月),反应强度(出现情绪症状,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反应未泛化,可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障碍咨询的因素【试题解析】在案例中的开始阶段,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对话为:心理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求助者:情况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心理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心理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以上对话表现出的是求助者对自我探索和问题解决的回避和责任转移,“阻抗在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改变的精神防御与抵抗”,该求助者的表现属于比较明显的阻抗,所以答案选C。
【考察重点】应对阻抗的措施【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启发引导求助者探索解决问题,推动求助者向咨询目标前进,但咨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咨询阻碍因素,比如遇到阻抗,阻抗对咨询产生阻碍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咨询的进行,导致咨询效率下降或停滞不前,严重的将直接造成咨询失败。启发引导就是咨询师根据咨询目标,启发引导求助者探讨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咨询师自己解决。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本案例中,“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些什么吗”就是把来访者所想到的事情更加清楚地表达出来,促进求助者自我认识。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资料的收集【试题解析】选项A——“公司职员、独生女、毕业后结婚,夫妻感情好,与公婆一起生活”,是关于家庭状况。选项B——“工作也没精打采”,是关于工作情况。选项C——“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是关于情绪症状。选项D——“想买房子,可我们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是关于经济状况。故选项为ABCD。
【考察重点】对心理咨询的性质的理解【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来访者上句说“我既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而咨询师的“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呢?”这句话是对求助者陈述的内容整理后,然后又反馈给了求助者。所以运用的是内容反应技术。故选项为B。
【考察重点】沉默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沉默类型共分为六种,即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案例中出现的第二次沉默,是在回答咨询师的问题之前,可以想象求助者是反复体会了咨询师说的话,然后经过一段积极的探索之后,才给出了“只能选一个”的回答。所以,第二次沉默属于思考型。故选项为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性质与目标【试题解析】1.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够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2.本案例的对话体现出咨询师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的是重建,即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本案例的过程体现出了求助者做出“只能选一个买”的回答是受到咨询师的启发、经过自我探索的。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使用【试题解析】案例中,经过咨询师对利弊的分析后,求助者说“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使求助者经过自我探索后,找到了其中的错误认知,即过于追求完美。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师在最后一段话中说“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句子的主语是求助者,而解读的是求助者所说的“我知道该怎么办”的内容,属于内容反应技术。话语的后半句“我为你高兴”,句子的主语是咨询师,反馈的是咨询师的情绪情感,所以属于情感表达。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对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原则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理念中关于感情限制观点提及:咨询师不能与求助者建立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彼此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之内。对求助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方面’,除此之外,不能有意或无意涉及其他问题。而本案例结束时,咨询师要求求助者“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表现出对求助者在心理问题以外的关心,并试图进行工作范围之外的沟通,违反了感情限制观点,出现了理念上的错误。故选项为D。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中终极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准则【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小目标即具体目标,包括使求助者摆脱情绪困扰,改变错误认知,改善不良的意志行为等。大目标即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故选项为A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6549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