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免费题库2022-08-02  80

问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我国很早就有出版活动,但古代没有使用“出版”这个词,而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等。这些用语的含义一般只反映印刷,有时也兼及编辑。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指出“所谓记载物件者,或定期出版或不定期出版”,这是我国最早使用“出版”这一专业术语。给“出版”作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和西方国家关于出版的定义,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差别是:西方着重于“公之于众”,出版的定义中都不提及编辑;我国的“出版”定义中则明确包括“编辑”。编辑、复制、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在当代社会,作为社会化的出版活动,可以由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或单位来完成,也可以由个人来完成。为了充分发挥出版工作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出版工作者应该在工作实践中坚持贯彻、执行以下基本方针原则。第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出版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实质上就是要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最高文化权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如果出版工作者离开了社会主义的崇高目标,也就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出版工作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就要努力推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创作,让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的艺术、学术流派的成果都有出版的机会。编辑人员在审稿中以自己的爱好和观点为标准取舍稿件是合理的,但在编辑加工整理中不得对稿件作任何删改。第三,古为中用、洋为今用。我国的出版物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包括古籍的整理和注释,外国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分门别类的研究等。对这类稿件的处理,必须立足于这一方针,使它们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这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第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要多出精品力作,杜绝精神毒品和文化垃圾,绝不允许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第六,坚持质量第一。只有质量高的出版物,才能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把能否提高出版物质量当作衡量出版工作是否健康发展、检验出版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第七,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出版“走出去”,增强中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选项

答案

解析 (1)“这些用语的含义一般只反映印刷,有时也兼及编辑”应改为“这些用语的含义一般只反映印刷,有时候也兼及发行,但有关编辑的内容往往不在其中”。
(2)“这是我国最早使用‘出版’这一专业术语”应改为“这是我国最早(或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中使用‘出版’这一专业用语”。
注:就目前所知,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编辑序言中两次使用了“出版”这个词。
(3)“西方着重于‘公之于众’,出版的定义中都不提及编辑”应改为“西方的出版定义中有提及编辑的,也有把编辑包含在选择或制作中的”。
(4)“编辑、复制、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应改为“编辑、复制、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5)“在当代社会,作为社会化的出版活动,可以由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或单位来完成,也可以由个人来完成”应改为“在当代社会,作为社会化的出版活动,还必须由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或单位来完成”。
(6)“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最高文化权利”应改为“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
(7)“编辑人员在审稿中以自己的爱好和观点为标准取舍稿件是合理的,但在编辑加工整理中不得对稿件作任何删改”应改为“编辑人员不能以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观点为标准取舍稿件,也不能在编辑加工整理中随便按照自己的观点和好恶删改稿件”。
(8)“古为中用、洋为今用”应改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9)“提倡多元化”应改为“提倡多样化”。
(10)“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要多出精品力作”应改为“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自觉地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多出精品力作”。
(11)“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应改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融合发展的现代出版业转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575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