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重庆市开县

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高中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重庆市开县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八月桂花遍地开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中设置弹唱环节;(2)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指挥部分;(3)教学过程中设置演唱旋律声部环节。答辩题目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民歌《八段锦》,引导学生聆听本曲的旋律。随后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并提出问题:这两首曲子有什么关联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两首曲子的旋律是有相似之处的,因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旋律取材于《八段锦》。《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多地传唱的民歌,在1959年呢,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将其改编为一首合唱曲。今天呢,我们将采用一种合奏的方式来表现本曲。引入课题《八月桂花遍地开》。(二)初步感知1.教师弹琴范唱旋律声部,学生熟悉旋律并小声跟唱。2.教师弹琴,带领学生齐唱曲谱,并设问:本曲在节拍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本曲在节拍上进行了两次转换,第一次由2/4变为4/4,第二次4/4变为2/4。3.教师打拍子,引导学生独立演唱旋律声部的曲谱。并提醒学生注意节拍转换时,强弱规律的变化。4.教师弹琴带领同学分别熟悉其他各个声部的旋律。(三)合奏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为5组,第一组吹奏笛子演奏旋律声部,第二组拉奏二胡演奏副旋律声部,第三组吹奏笙演奏和声声部,第四组拉奏大提琴演奏低音声部,第五组敲击木鱼演奏打击乐声部。2.留出5~10分钟为学生进行单独练习,期间可自行搭档进行合作练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3.练习结束,教师弹琴,引导第一、二、五声部进行旋律声部与打击乐声部的合作。4.教师引导第三、四、五声部进行和声声部、低音声部及打击乐声部的合作。5.教师指挥,带领全体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期间提醒学生注意与他人的配合,要聆听声部之间的协和。6.教师指挥,带领同学完整合奏本曲。(四)巩固提高1.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为本曲的旋律声部进行“无乐器”伴奏创编,可使用人声、拍手、跺脚、拟声等方式。2.留出5~8分钟创编时间。之后邀请两组同学为大家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性点评,学生互评。(五)小结作业教师提问同学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并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用五种乐器进行了一次合奏,还用我们的“天然乐器”——身体,为歌曲进行了一次颇有趣味的伴奏创编。那么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好听的歌曲,试着去进行伴奏的创编,下次与大家一起分享。【板书设计】八月桂花遍地开1=C 江西民歌稍快、欢快地 郑路 编曲一组:旋律声部 笛子二组:副旋律声部 二胡三组:和声声部 笙四组:低音声部 大提琴五组:打击乐声部 木鱼【答辩题目解析】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1.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多地传唱的民歌,曲调取材于《八段锦》。这首歌曲是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伴随着红军的足迹唱遍了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一首红色经典歌曲。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将这首民歌改编成民歌合唱曲,并于1964年把它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的方式震撼呈现。此后,合唱也成为这首歌最常用的演绎方式。
2.
首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熟悉每一个声部的旋律,从而清楚各个声部是如何进行穿插配合的;
其次,需要为学生留出单独练习自己声部旋律的时间,之后引导学生随机与其他声部同学进行合奏练习;
最后,引导全部同学进行合奏,由其要提醒同学注意与他人的配合,声部之间的协和非常重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503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