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速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讲授时间10分钟;

免费题库2022-08-02  56

问题 1.题目:速度2.内容:3.基本要求:(1)讲授时间10分钟;(2)有适当板书;(3)有师生互动;(4)有联系实际的实例。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其矢量性: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意义;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导入,教师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学生回答。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速度。
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回答: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教师总结: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请同学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速度的定义。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教师提问速度的表达式,学生同桌讨论后,类比初中速度公式,写出速度表达式。速度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
教师通过举操场跑步的例子,讲解速度的矢量性。教师进行总结:速度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三、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总额及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四、布置作业
课后预习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五、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503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