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 1.题目:湘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一科学技术因素》 2.内容

最全题库2022-08-02  53

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1.题目:湘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一科学技术因素》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2)试讲过程需涉及精准农业的概念及运作原理;(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区位因素中科学技术因素包含的内容,了解精准农业的概念及运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提高分析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教学重难点:
农业区位因素中科学技术因素包含的内容,精准农业的运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以色列滴灌农业的纪录片,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提问为什么以色列农业发展非常繁荣,由此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一)了解农业科学技术因素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全自动收割机械、无土栽培等先进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科学技术的因素包含哪些方面?
学生浏览图片并结合教材作出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教师顺势进行提问,这些因素对于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农业信息化则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二)探究精准农业
教师提问:什么是精准农业?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精准农业是指以“3S”(GIS、GNSS、R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技术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
教师展示“精准农业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询问精准农业的运行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总结。
教师点评并总结:精准农业引领农业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利用遥感系统(RS)快速获取煽情、苗情、土壤养分、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依据;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采集农田信息,指导农机精准作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托决策支持系统,制定农业生产决策,以实现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目标。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进行总结。
四、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我国精准农业发展的实例,下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500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