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内容: 3.基本要求

最全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1.题目: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内容: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辩题目: 1.简述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2.你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都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河流能够塑造出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那么,这些地貌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
1.冲积平原的优势
【教师活动】
展示“图4.21聚落规模和河流地貌的关系”,并请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河流冲积平原为聚落形成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回答】
(1)供水: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交通: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3)土壤、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2.对聚落的影响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图4.21聚落规模和河流地貌的关系”和“图4.2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请学生结合教材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南方的乡村和北方的乡村在规模和分布上有何不同?
(2)平原低地和山区河谷地带的聚落是如何分布?说明原因。
【学生回答】
(1)我国北方地区地势平坦,形成大规模的乡村;南方地区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平原低地的聚落,为了预防洪水,人们一般要加高加固河堤,聚落一般沿河成线装分布;山区河谷地带的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方,为了预防洪水。
【教师总结】
(1)影响聚落规模: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聚落规模大;南方水乡河网密布,聚落规模较小。
(2)影响聚落分布:河流两岸,聚落分布较多,越往中下游地区,聚落越密集。聚落的选址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开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课本P81的活动探究题,思考: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选择分布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选择分布在地势稍高的B地?
【学生回答】
聚落的分布首先是考虑地形平坦,因此上游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为低平且取水也方便,两侧的山坡则较为陡峭不适合聚落的分布,因此上游选择在A地;中下游沿河地区往往有了大面积的平原分布,地势平坦的地方面积较大,可供聚落分布的面积也较大,但是中下游往往河水水量较多,洪水期来临时易出现水灾,因此聚落的选择应考虑B地。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崇明岛发展起来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板书设计】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冲积平原的优势
供水、交通、土壤、地形
2.对聚落的影响
(1)影响聚落规模
(2)影响聚落分布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参考答案】
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地势平坦、相对开阔的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落的人口往往比较多。但是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落的人口也比较少。
2.你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都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利用了小组讨论法和地图法进行教学。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从规模和分布位置两个角度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意识。
地图法教学,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我在对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会给学生展示对应的地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锻炼学生从图中查找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99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