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题库
2022-08-02
38
问题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引出新课播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新闻,让学生复习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三条线路,提问:南水北调工程开通对于各地会有什么影响呢?引出新课。(二)新课教学1.积极影响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南水北调调入区居民与调出区居民,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相互调查,讨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学生讨论后,选2-3名学生分享他们说调查的情况。由此总结出南水北调工程的积极影响体现在:(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有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去的经济发展(3)增加调入区的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控制地面沉降等。过渡:一项新工程的建设,必定有其有利的方面,但也可能伴随一些新的问题。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学生继续扮演南水北调调入区与调出区居民,分别上台发言说一说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带来了哪些问题?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1)长江径流减少,泥沙淤积加重,河口地区海水上溯,河口地区盐度升高;(2)江淮地区的水生生物生长受到影响;(3)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三)知识迁移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相关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四)小结作业学生总结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作业:收集国内外实施跨流域调水的资料,了解其背景及意义。【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采用了什么导入方法?该导入有什么教学意义?2.请说一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线路?
选项
答案
解析
1.
本节课采用了主要时政新闻导入的方法,给学生播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通时的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结合对南水北调东、中、西输水线路的复习,明确教学主题。
通过时政新闻导入,一方面可以快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知识可以加强对之前内容的印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2.
(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
(2)中线: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
(3)西线: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支流上筑坝建库,积蓄来水,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9849.html
本试题收录于: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地理题库教师资格面试分类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面试
相关试题推荐
某地理专业期刊拟调整栏目的设置,进行这种变更应( )。A.由期刊主编自行决定
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A为某省甲重点高中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在该校从
下列学科中,与编辑学关系尤为密切的是( )。A.新闻学 B.地理学 C.历
查找我国古代地理资料,可以利用( )等。A.《古今图书集成》 B.《历代地理
关于历史地理资料的检索,下列检索工具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A.利用史书、方志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唯一条件。
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1题目:《我的职业方向》片段教学 2.内容: 高中生大都有一个大学梦,但是他
《气质类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坚定信念,超越自我》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热身
随机试题
Autism(儿童自闭症)isaseriousmentalillness,especiallyofchildren,inwhi
JobAdvertisementOurcompanyisS
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A.角膜曲度减小 B.角膜曲度增大 C.瞳孔缩
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防护头罩眼区的漏气系数应不大于20%,面罩的漏气系数应不大于
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盖维耶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欧洲股指期货,造成49亿元损
A.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B.涤痰汤加减 C.青蒿鳖甲汤加减 D.银翘散合白
各种运输方式内外部的各个方面的构成和联系,就是( )。 A.运输系统
下列选项中,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的药物有( )。A.香加皮 B.狗脊 C
Cushing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哪项是错误的?( )A.血钾降低 B.24小
在下列运输方式中,能够实现“门到门”运输的是()。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