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必修三《孔子的思想》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

考试题库2022-08-02  33

问题 1.题目:必修三《孔子的思想》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2)明确孔子的思想内容;(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的生平、掌握孔子思想的内容,理解孔子思想的后世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与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思想中的内容与意义,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信心与民族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孔子思想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思想的后世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什么意思?谁还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顺势引入本课。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认识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因不满统治者所为,周游列国,晚年回国潜心办学和著述。他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财,被后世界称为“万世师表”。
环节二:孔子的思想
教师进行提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回答:仁。
教师进行总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教师提问,那么什么是“仁”呢?怎样才能做到“仁”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要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度对苛政和任意刑罚。
孔子除了”仁“的思想外,还主张克已复礼,他希望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教师提问:除了仁和礼之外,在教学思想上,孔子有什么主张?孔子弟子三千教育的方法一样吗:
学生回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教师在PPT上展示史学家,儒学家对于孔子的评价的史料。
教师提问: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要求:结合教材,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1)孔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成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并继续传承与发展。
(2)孔子的思想,不仅成为个人的处事准则,更为治理国家提供意见与建议。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一部分,几千年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
向学生询问:“本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四、课后作业
课后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
五、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98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