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一个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另外一个是

资格题库2022-08-02  27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一个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另外一个是需要依靠豪强地主。 教师过渡:在封建社会时期,历代封建政府为了加强对封建经济的控制,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监管,在手工业方面最为突出的两个措施就是建立了“工官”和“匠户”制度。他们是如何产生的?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工官制度 教师提问:什么是工官制度?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我国古代,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的官员通常被称为工官。“工官制度”就是由官员专门管理官营手工业的制度。 教师补充:夏、商和西周时期,商业由官府统一派人进行管理,称为“工商食官”制度。到了汉朝,从汉武帝时开始,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这种制度以后成为惯例。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追问:那工官制度出现之后,主要是生产些什么呢?又为谁服务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中央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这些手工业产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 教师引导设问:既然是为皇室所服务,那它的技术水平如何呢? 学生回答:工官工场的制作水平,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的技术水平。 教师展示史料,引导:那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技术水平呢?只是因为工匠本身技术水平好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严格的管理会促使工匠发挥最大的效益;第二,官营手工业里集中了大量的工匠,这使得官营手工业能够从事大规模生产,有利于克服个体劳动的狭隘性;第三,工匠在一起劳动,相互探讨技术、展示手艺、推崇技艺,从而也提高了技术水平。 教师提问:在工官制度下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规模大、而且技术水平很高,那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 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讨论。 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补充:第一,工官的经营虽然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但是对朝廷的财政来说,是一大支出;第二,工官制度下,手工业只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第三,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教师补充:由于皇室消耗量比较大,西汉时除了在首都长安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东西织室”外,还在齐郡设“三服官”,专门负责制作衣服以满足皇室消费,属下工人各有数千人,规模十分庞大。 (二)匠户制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这种从事手工业劳动的人,应该如何称呼?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教师追问:匠户的管理方式有什么特点?历朝历代又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的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是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接着教师追问:对于中国古代的匠户制度,应如何来评价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样可以便于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提高效率,而且加强对他们的控制;但是,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阻碍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的例子,下节课我们分享展示。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生产规模:官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 (2)所耗成本:征调全国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3)产品质量:产品大多精美,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4)产品流向:产品仅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进入流通市场,缺乏竞争。 (5)劳动者:匠户没有人身自由,手工技术和职业“父承子继”,技术难以推广,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2.简述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参考答案】 (1)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 (2)教学设计要以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为导向。 (3)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学习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4)教学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97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