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选择性必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片段教学 2.内容: 但是,我还有要

资格题库2022-08-02  54

问题 1.题目:选择性必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片段教学2.内容: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朗读“当三个女子……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段,分析这句话的含义;(3)指导学生体会反语的修辞手法;(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复习旧知,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本文写作思路:写作缘由——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并提问:那么刘和珍君究竟是如何遇害的呢?顺势引入课堂。
二、初读文段,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教师点名请学生读文段,并给予反馈评价。
2、教师通过提问明确本段主要描写了刘和珍君的遇难经过。
三、精读文段,深入分析
1、学生自主朗读文段,教师点名请学生概括刘和珍君的遇难过程。
2、提问:“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明确:“从背部入"说明刘和珍君并不是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这证明她是无辜的,她并不是“暴徒”,也显示出了卫队的卑鄙。“其一是手枪”.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是事前筹划的,并不是军警各自的“正当防御"。
3、提问:当刘和珍君中弹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又能说明什么?
明确:张静淑君和杨德群君都去扶刘和珍君,体现了三个女子之间的相互救助。
4、提问:作者对她们的态度用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
明确: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5、提问:这句话有何含义?
明确: "伟大”是对三个女子在遇难时相互救助的赞扬。这句话既突出了三个女子的勇毅无畏,又揭露了反动派镇压革命青年的罪行。
7.提问:这两个词是否可以换成―恶行”等词语?
明确:不行,“伟绩”"武功”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具有讽刺效果,讽刺了中外反动派的暴行,表达了作者的悲愤心情。
8、朗读文段,读出作者对三个女子的赞颂,作者的讽刺和悲愤心情。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设置情景,学生表演刘和珍君遇难过程,并朗诵本文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刘和珍君的遇难过程,体会到了文段反语手法的运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学好该作者的其他课文。
六.布置作业
搜集并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