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再别康桥 2.内容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

资格题库2022-08-02  49

问题 1.题目:再别康桥2.内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2.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通过分析诗中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 ) 10分钟内完成试讲。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导入: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整体感知
1.补充作者相关介绍及创作背景。
明确: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欣赏配乐诗朗诵,并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朗读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感情是浓厚的,表达对康桥的爱和不舍。语气应该是舒缓、轻柔、低沉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等词。
(三)深入研读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彩虹、青草、星辉、夏虫等自然景物。【板书:云彩、金柳、柔波、青荇、彩虹、青草、星辉、夏虫】
2.小组讨论: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明确:“金”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又是最尊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3.再次朗读诗句并思考“青荇”一节,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在诗人眼里,康桥是怎样的?
明确: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在诗人的眼里,康桥风光如画。【板书:风光如画】
4.师生共同总结,什么是意象?
明确: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融入了想象,而超越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浪漫情怀。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这些意象,你认为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感伤之情。【板书:深情惜别】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享徐志摩的其他诗,并互相交流。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布置作业: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并赏析两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