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内容: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

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1.题目: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内容: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了解演讲辞的特点;(3)理解蔡元培对北大学子提出的三点要求;(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初始,教师发言:提起北京大学这所让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怎样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 1917 年(100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就职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朗读文段,概括发言。
明确:蔡元培对北大学子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学业);砥砺德行(品行);敬爱师友(个人修养)。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感悟第一点希望:抱定认真求学的宗旨。
1.提问: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来的?
要求: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之后回答。
明确: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2.提问:那么他又是怎么针对这一点对学子们进行演说的呢?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为了讲清楚其中道理,他从大学的性质谈起,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批评了往昔学子对教师不以学问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的大小。他挖掘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对头。因此,他要求来北大求学的人,要抱定认真做学问的正大宗旨。从他的论说中,可见他对教师的突出要求,就是具有做学问的能力。他让新学人物和旧学人物都进入北大,并裁减不称职的教员,都是旨在提高学校的学术品位。
第二:感悟第二点希望:砥砺德行。
1.提问:“砥砺德行”这点要求又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的?
要求: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同桌交流之后回答。
明确:现状: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坏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
2.提问:蔡元培教导青年学生如何“砥砺德行”?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作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
3.提问:这一希望的提出有怎样的意义?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必要一败德毁行之事, 重要一关乎国家兴亡, 责任一以矫颓俗。
第三:感悟第三点希望:敬爱师友。.
1.提问:他对青年学生提出什么希望?
要求:学生再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
明确: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这是从个人涵养方面来说的。
2.提问:这点要求又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的?
要求:学生同桌交流之后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现状:①对于教员,不能以诚相待,礼敬有加,只是利用耳。第2段中:因做官心切,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唯将来毕业有人提携。②对于同学校友,不能开诚布公,道义相勖。
3.教师小结:这三点要求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走向百年辉煌。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对于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三点要求,最触动你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评价,并对学生的观点归纳,总结出本课的主题。
明确:作者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对学子们提出殷切的期望,表达了改革北大教育的决心。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提问: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补充。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向北大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子们的殷切期望和改革北大教育的决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能够领会本文语言的内涵和风格,并且以后能够努力学习、不断奋斗。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提问: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你了解它的历史以及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吗?
要求: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以“我所了解的北大”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