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必修三《过秦论》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朗

练习题库2022-08-02  12

问题 1.题目:必修三《过秦论》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朗读课文,读音、停顿准确;(2)翻译准确,突出重点字词;(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4)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积累并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议论文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文中重点字词,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助论秦灭亡的原因来提倡实行仁政的主张。【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播放《大秦帝国》纪录片的片段,请学生谈谈看完之后的感受如何。2.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如此强大的秦国怎么会二世而亡呢?引出课题一过秦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通全文1.教师播放名家范读音频,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教师点名请学生朗读生字词,把每个词读正确,读响亮。给予反馈评价,并相机提醒学生文言文的句读。(二)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讨论。2.教师检查反馈,讲解疑难词语。例如: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又以万乘代指天子。乘(sheng),古时车辆叫乘。序八州:给八州按次第排列座次。(三)了解作者,解释题目1.提问:本文作者是谁,你对他有哪些了解?要求:学生阅读注释,并参考教师播放的历史资料,进行汇总。教师总结:贾谊乃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年少时便很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仕途不顺,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年仅33岁,抑郁而终。2.提问:本课题为“过秦论”,何意?要求:学生借助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明确:“过秦论”意为论秦之过,《过秦论》是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史论。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提问:阅读本段内容,思考秦国当时的地理位置和军事现状。要求:学生再次朗读,井找到关键字词。明确:秦朝地理位置优越、人才济济、军事力量强大。教师追问:那“陈胜吴广”的状况又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自主回答问题。明确:兵器为锄头木棍;人员为普通百姓;无行军打仗的谋略志士,也就是与秦“不可同日而语”。教师追问:如此悬殊的差距,秦国又为什么灭亡了呢?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暴政导致秦的结局。2.提问,本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述方法?要求:分组交流讨论,并进行小组汇报。明确:采用了对比的论述方法。秦国与六国对比,衬托秦国的强大;秦国与陈涉对比,突出双方军事、装备、人员、经济实力相差悬殊,进而更加明确了主题“不施仁政,国将不国”。3.提问: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要求:学生归纳,教师补充。明确:作者借助对秦王朝的兴衰历史进行叙述和深刻的思考,借古讽今,希望汉朝可以引以为戒,实行仁政。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贾谊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智,将炽热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确实才华无人能比。通过贾谊的启发,请同学们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谈谈如何不再让病毒卷土重来。要求:学生自由发言。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背诵本段。2.收集汉朝兴衰的史料,并阅读。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