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必修四《声声慢》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

免费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1.题目:必修四《声声慢》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在10分钟之内;(2)配合内容适当板书;(3)带领学生通过对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的分析,学会解读词的意象;(4)范读课文。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叠词的分析,体会其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的分析,学会解读词的意象,提高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词人生平的了解,体会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愁”的.内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解读诗词的意象。教学难点: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体会其“愁”之内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大文豪苏轼的词风,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你们知道这是哪种词风吗?要求: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明确:婉约派。并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作家作品简介:时代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之后,国破家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令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各种哀怨,凝聚心头,难以排解,其状况非常悲惨凄凉,于是写下这篇作品。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三、研读诗歌,深入分析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要求: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提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传达着怎样的意蕴?铺垫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3.教师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作用?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4.提问: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明确: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华5.提问: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总结:结合我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寻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提问: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明确:“酒风雁黄花梧桐雨”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1)“酒”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杜甫《登高》明确:酒是“愁”的象征。追问:为何说是“淡酒”?明确:并非酒淡,而是愁浓。(2)“风”PPT出示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明确:以秋风渲染愁情。(3).“雁”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明确:过雁象征离愁。追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明确:“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4)“黄花”明确: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提问:结合词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明确: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5)提问:“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明确: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师生共同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