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铃儿响叮当》,了解歌曲背景,引出课题—《踏雪寻梅》。 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作品,你在什

资格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铃儿响叮当》,了解歌曲背景,引出课题—《踏雪寻梅》。   
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作品,你在什么时候学的这首歌?(这是美国的一首歌曲,叫《铃儿响叮当》,大家都觉得很熟悉,是因为我们在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时候学过这首歌,而且圣诞节的时候小街小巷都会播放这首歌曲。我们中国也有一首铃儿响叮当,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踏雪寻梅》)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   
(1)对比欣赏歌曲   
老师设置问题:《铃儿响叮当》和《踏雪寻梅》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哪些不同的地方?(歌词中都有响叮当,情绪都很欢快,但是他们的音色不同、演唱形式不同、韵味不同等等,如果说铃儿响叮当比作顽皮、活泼、可爱的小朋友的话,那么踏雪寻梅这部作品那就好像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儒雅少年,他们展现出来的这种童真童趣是不一样的。)   
(2)再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欢快的、悠闲的、怡然自得的情绪。   
2.练一练   
(1)老师弹琴,学生分别练习高、低声部旋律。   
(2)老师弹琴,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老师引导:大家在演唱的时候要看老师的手势,注意节奏的把握,大家最好用轻声合唱,个别声音不能太过突出,自己演唱时还可以感受身边其他同学的声音,歌唱时用正确的气息支持(胸腹式呼吸),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同学们在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方法等诸方面都应基本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整个声部的声音达到一致。   
(3)学生正确的演唱。   
3.学唱第一部分:踏雪   
(1)老师弹奏歌曲第一部分的低音部分,学生用“叮当”声模仿。   
(2)学生根据老师的琴声用碰铃和木鱼敲击,为低声部伴奏。   
(3)学生分组表演: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第一组用“叮当”声模仿,第二声部用碰铃和木鱼模仿铃铛的声音。   
(4)学生演奏低声部,老师示范高声部,体会。   
老师设置问题: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体会活泼跳跃有趣的画面:人骑着驴,边走边闻着花香,铃铛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5)学生跟琴学唱高声部的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当驴向我们慢慢的靠近,大家唱“响叮当”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驴子由远及近,我们的歌唱力度应该越来越强,声音越来越大。   
(6)学生跟琴学唱高声部的歌词。   
师生评价:演唱时声音要欢快清脆,还要有跳跃性、有弹性,强弱对比要唱出来,四个铃铛要唱的很清脆,而且用由小及大的声音表示,唱出由远及近的效果,表现出人们骑驴踏雪的兴奋心情。   
(7)学生分组表演。   
4.学唱第二部分:寻梅   
(1)老师示范高声部的两种不同唱法:一种歌唱很平,另一种很兴奋。   
老师设置问题:哪一种演唱的更好?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演唱的更好,因为作者欣赏完梅花,并采下来插入瓶中,就是想让梅花一直伴随着他,说明他赏梅后那种意犹未尽,满足喜悦的心情,所以这里的力度要渐强,情绪要饱满,而且还要唱的连贯。   
(2)老师弹琴,学生演唱高声部乐谱。   
(3)学生填词学唱。   
(4)老师弹琴,学生演唱低声部乐谱。   
(5)学生填词学唱。   
(7)两声部合唱。   
老师评价:注意低声部的音准,二声部的和谐。演唱时注意情绪的变化,用抒情连贯的方法演唱。   
(8)学生再次演唱第二部分。   
(三)巩固提高   
1.二声部合唱:踏雪寻梅   
(1)分别演唱高低声部。   
(2)在老师的指挥下,尝试二声部配合演唱,提醒高声部为主旋律,低声部为配合旋律。   
师生评价:旋律线上行,力度也随之加强,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大家不仅要注意技巧,更要注意感情的处理,声部之间相互聆听。   
(3)二声部再次配合演唱。   
2.介绍作曲家   
黄自:黄自先生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创作歌曲有《旗正飘飘》《抗敌歌》《长恨歌》《花非花,雾非雾》等五十余首。他早期出国留学海外传播了很多国外先进的西洋的音乐文化带回国内,他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我们国内自己的民族音乐家,比如说他的得意门生刘雪庵先生就是最为得意的弟子。   
(四)课堂小节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也许是去寻找梅花,也许是寻找梅花的芳香。这种心情很愉悦,好像真的看到了雪映梅花这种景色,可以说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有朝一日也去感受那大雪梅花的芳香。用一个慧眼去发现自然之美,用纯真的心感受音乐之美,下课。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合唱?   
【参考答案】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   
2.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当你在课堂上讲授重点内容的时候,有名学生却在交头接耳。请谈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尤其是学习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我的重要职责。因此,面对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的状况,我会立即思考解决办法,让该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并保证他能完整地学到我所讲授的内容。我主要会采取课上示意、课下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课上示意。我会先将语调升高、暂停授课、眼神暗示、点名作答等方法提醒玩手机的同学,维护好学生尊严。   
其次,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我会合理安排音乐课教学时间,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带着兴趣在有张有弛的氛围中学习;   
再次,课下交流。课余时间,我会以谈心的方式,找该学生聊一聊。倾听他对课程内容的想法,检验他的学习效果。同时明确告诉他在音乐课堂上交头接耳的不良影响,即耽误自己听课,又会对其他同学形成不良的暗示,相信他能意识到自己上课交头接耳是一个扰乱课程秩序的行为,并且自觉主动的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在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表扬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发挥音乐潜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80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