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踏雪寻梅》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导入 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并提问:歌曲是那个国家的作品?你在什么时候学的这首歌?(

题库2022-08-02  22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初中音乐《踏雪寻梅》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一)教学过程1.创设导入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并提问:歌曲是那个国家的作品?你在什么时候学的这首歌?(美国的《铃儿响叮当》,我们在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时候学过这首歌,圣诞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会播放这首歌曲。)我们中国也有一首铃儿响叮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踏雪寻梅》。2.新课学习(1)欣赏歌曲①对比欣赏歌曲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都有响叮当,情绪都很欢快;不同点:音色不同、演唱形式不同,韵味不同)②再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悠闲的,怡然自得。)(2)练一练①老师弹琴,学生分别学唱高、低声部旋律。②老师弹琴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③学生正确的演唱。(3)学唱第一部分:踏雪①老师弹奏歌曲第一部分的低音部分,学生用“叮当”声模仿。②学生根据老师的琴声用碰铃和木鱼敲击,为低声部伴奏。③学生分组表演:第一组模仿“叮当”声,第二声部用碰铃和木鱼模仿铃铛的声音。④学生演奏低声部,老师示范高声部(感受活泼跳跃有趣的情绪)。⑤学生跟琴学唱高声部的乐谱,感受乐曲“响叮当”的力度(驴子由远及近,我们的歌唱力度应该越来越强,声音越来越大)。⑥学生跟琴学唱高声部的歌词。师生评价:演唱时声音欢快清脆、有跳跃性,四个铃铛由小及大的声音表示,唱出由远及近的效果,表现出人们骑驴踏雪的兴奋心情。⑦学生分组表演。(4)学唱第二部分:寻梅①老师示范高声部的两种不同唱法:一种歌唱很平,另一种很兴奋。学生判断。②老师弹琴,学生演唱高低声部乐谱。③学生填词学唱。④两声部合唱。⑤学生再次演唱第二部分。3.巩固提高(1)二声部合唱:踏雪寻梅①分别演唱高低声部。②在老师指挥下,尝试二声部配合演唱,提醒高声部为主旋律,低声部为配合旋律。③二声部再次配合演唱。(2)介绍作曲家4.课堂小节《踏雪寻梅》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有朝一日也去感受那大雪梅花的芳香。用纯真的心发现自然之美、感受音乐之美,下课。(二)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80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