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然后提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带着这个问题,顺势

admin2022-08-02  28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然后提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带着这个问题,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1)结合之前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2)淞沪会战发生于何时?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①全局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但在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伤亡官兵约5000余人之后,仍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危机。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 ②具体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二)经过和结果 教师播放电影《平型关大捷》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这场战役的领导人是谁?八路军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时间:1937年9月。 (2)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3)为了国共两党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序列。 (4)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1000多日军全歼。 (三)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每组派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 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作业:课下收集林彪的资料,下节课组内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参考答案】 首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骄横狂妄的日军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从而延缓了军事进攻的速度。上述种种,无不缘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2.结合课程内容,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必须突出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指向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以及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 一方面,要提炼包含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价值观素材,以文本的形式加以呈现,通过文本研读和互动,感受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近代中国的历史以及当时人民的抗争,又如现代杰出科学家的杰出成就等。 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需要教师的充分引导。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创设出历史情境,可以使用多媒体和史料,也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学生深入情境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的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当然,舞台剧表演、情景代入等方式也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巴黎和会的短片,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身处当时环境,会有何感受。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切记空泛,故事性、感染性和生活化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75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