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物展示,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且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练习过书法呢”? 学生回答,

题库2022-08-02  20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物展示,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且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练习过书法呢”?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那同学们认识这幅书法作品是什么字体吗”?继而向学生讲解书法是有书体的分类的,我国的书法像中国画一样也有很多珍品,由此导入新课《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环节二:思维拓展,直观感知
教师展示王羲之《兰亭序》作品,介绍这幅作品属于行书,并且简单介绍书法的分类。提问学生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感觉到非常的秀美感觉这幅作品像一首抒情诗,教师继而总结《兰亭序》的书法风格是秀美多字、沉稳内敛。
环节三:对比观察,形式分析
1.教师继续呈现《兰亭序》,提问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字有什么特点,由此总结出字字意别、疏密有致、行与行顾盼生姿的章法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用笔特征,并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作品用笔是变化多端的,教师继而总结用笔的特点:正锋测锋、转笔折笔。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局部的“坐”、“丝”、“乐”、“慨”等字内部的特点,由此总结出《兰亭序》的用笔加入了牵丝映带,使点画更为婀娜多姿,起到了装饰作用。
4.教师提问学生作品中的“之”字有什么特点,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比较,总结出作品中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神采。
环节四:总结领悟,感受内涵
1.教师向学生介绍《兰亭序》创作背景,结合文意体会书法家积极入世的情感。
2.教师向学生介绍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法的发展演变与各种书体的特点。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篆书笔法、结构较为复杂;隶书比篆书书写简易,字形结构扁平,笔画轻柔丰满,圆转的意味格外浓郁;草书笔画相连,省减连点,变化莫测;楷书结构方正。
环节五:比较欣赏,巩固升华
教师请学生任意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从章法结构与用笔特征等方面进行欣赏。
环节六: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并且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祭侄文稿》200字的欣赏、评述。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参考答案】
初中美术欣赏课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学习领域。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
首先落实新课程理念,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其次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实施美育,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个任务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让学生理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次丰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和拓展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2.你对书法有了解吗,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书法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的艺术魅力。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篆书笔法、结构较为复杂;隶书比篆书书写简易,字形结构扁平,笔画轻柔丰满,圆转的意味格外浓郁;草书笔画相连,省减连点,变化莫测;楷书结构方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71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