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 《突破自我》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下午 河南省郑州市

练习题库2022-08-02  19

问题 小学心理健康 《突破自我》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5日下午 河南省郑州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突破自我2.内容:3.基本要求:(1)运用以上内容设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2)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3)教学方法多样;(4)学生参与度高。答辩题目1.你认为应该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2.请简单介绍一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分钟拍手1.讲述规则(1)首先在活动之前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在一分钟内能拍几次手,并把自己想的数字写在纸上(2)老师负责计时,并宣布何时开始(3)从计时开始,同学们开始尽全力去拍手,看自己能在一分钟内拍几次(4)当时间结束后让学生,记录自己现实中拍手的次数2.完成活动3.交流讨论师:你预计的数字比你实际拍手的次数是多还是少?生:少了,我以为我只能拍100下,没有想到实际上我拍了220下。师:这个活动给了你什么启示呢?生:我们的潜能是无限的。4.提出主题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我们应该学会开发潜能,突破自我。(二)主题活动一:心理直播1.讲述规则请同学们难看老师PPT上的四格漫画,认真思考一下漫画里讲述的都是什么故事。2.完成观看3.交流讨论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所看到的故事内容?生1:平时只能跳远1.5米的小华,经过反复练习竟然能够跳到了2.2米。生2:小丽平时总是不敢举手发言,担心自己说错了,今天她挑战了一下自己,勇敢地举手回答了问题,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生3:小刚同学以前英语单词都念不准,他通过每天清晨来到人多的地方练习,现在竟然能够流利地背诵英语了。生4:小石同学说自己脑子比别人笨,每门功课都学不好,他的同桌鼓励不要泄气,找找原因,要学会战胜自己。师:漫画故事里同学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呢?生1:我们应该要学会挑战自己,相信多练习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生2:不要轻言自己笨,大胆尝试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4.教师小结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大家应该向以上同学学习,遇到问题大家不要泄气,一定要学会战胜自己。(三)主题活动二:发现潜能1.讲述规则(1)请同学们以心理学小组为单位分组,各组员分享一下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事情,把你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一下。(2)你还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听听他们的想法。2.完成活动3.交流讨论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故事与经验?生1:我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不好意思与同学打招呼,后来我要求自己,每个星期至少要与一个同学打招呼,我也按这个计划做了,现在我不再害怕与你打招呼了。我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有计划,并且强迫自己去执行。生2:我总是觉得自己数学学习不好,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坚持每天练习,现在成绩好多了。我觉得有他人的帮助与坚持练习是关键。师:其他同学认为你有哪些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呢?生1: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今天才知道大家都觉得我唱歌特别动听,看来我的声音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生2:同学们觉得我动手能力特别强,这是我以前自己未认识到的。4.教师小结为自己制定计划,并强迫自己执行、有他人帮助且坚持都是我们突破自己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未曾发现的潜能,希望同学们的意见能够让你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四)总结升华写一句鼓励的话在空白书签上,并将之制作成精美的书签,以此来鼓励自己。【板书设计】突破自我制定计划并执行坚持练习发现自我潜能1.你认为应该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2.请简单介绍一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选项

答案

解析 1.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这说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要正确认识自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和人际关系等的认识,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如自己的身高、外貌、体态、性格、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我们要善于剖析自我,深刻认识自我,更好地认识外在形象和内在自我。
第二,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向他人了解自己。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同时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他人的评价,以便我们从多角度来认识自己。
第三,通过社会比较认识自己。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难免会有各自的主观投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社会比较更好地认识自己。
第四,通过社会实践认识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根据各种活动过程与结果来认识自己。
第五,通过反思总结认识自己。多写日记多记录自己,及时归纳和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把握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2.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只有在低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新的需要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演进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57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