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矛与盾的集合》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画图激趣。 1.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画坦克一边让学生猜。 2

题库2022-08-02  13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小学语文《矛与盾的集合》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画图激趣。1.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画坦克一边让学生猜。2.认识坦克的各个部分,学习“坦、履”,理解“炮口、履带”。3.说说坦克的作用(学生介绍查到的有关资料)。(二)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查阅工具书及同桌互助解决生字词,对于重点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2.教师提问:用一句话说说这威力无比的坦克是怎么发明的。根据回答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三)深入研读1.抓住“合二为一”理解:(1)盾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优点和不足)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句子理解。理解“固然、自卫”等。(2)矛又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句子理解。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等。体会用词的正确性。2.这次矛和盾在一起,为什么不自相矛盾了呢?发明家是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的?3.默读课文1到4段,理清发明家的思路,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通过故事明白道理,逐渐引导学生体会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4.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四)拓展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空调、带橡皮头的铅笔、取长补短等)(五)课后练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不便的地方吗?你能不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把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不便和解决的方法写下来,作为“我的奇思异想”,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改进,收入自己的“资料袋”。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怎样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本课你是怎么激发的?【教学实施问题】【参考答案】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那么让课变得有趣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采用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氛围。语文课主要是通过文章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语文教学可以采用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语言的理解与学习。(2)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告终。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抓住关键性的内容,突出问题实质。(3)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导入是运用图画,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坦克的构造,为后边学习道理做铺垫。研读课文时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思考,探究中理解道理,明白事理论述道理的好处。2.本课识字量比较大,实际教学你打算如何处理?【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本课识字量比较大,教学时可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教师进一步指导识字时,重点指导以下字的读音:坦,读“tǎn”,不读“tǎng”;持,读“chí”不读“cí”;兵,读“bīng”,不读“pīng或bīn”。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盾”的左上方是两笔,不要一笔写下来;“兵”的笔顺是、亻、兵,提醒学生不要写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47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