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场景: 1.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么办?(学生自主回答) 2.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

最全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场景:
1.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么办?(学生自主回答)
2.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学生自主回答)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主人公跟我们一样有过相似的经历,那他是怎样选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钓鱼的启示》。(板书:钓鱼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
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教师范读,强调一些字词(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2.“启示”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
(三)深入研读,深入体会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总结: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可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从中受到终生的启示。
2.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我和父亲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总结:“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板书:得意)
同学们再次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3.我和父亲钓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时,有一种欣喜、得意的心情,那“我们”面对这么诱人的鱼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为什么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板书:放鱼)
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心情。(板书:委屈、沮丧)
总结:因为没有到捕捞时间。是啊,父亲盯着诱人的鱼,内心正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是把鱼留下还是放鱼。父亲最终选择了放鱼。
(四)巩固提高
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总结: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五)小结作业
搜集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本课的教学思路。
《钓鱼的启示》主要写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哲理性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因此首先在导入上我会用生活中的事件导入,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中的主旨,但是我是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对主旨的把握的。当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我会再将问题引入到生活中,教导学生要做一个正直守信的人,将本课的情感进行升华。
2.结合文本谈谈什么是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联系实际。
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是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其实就是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46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