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我国扶贫方式也从以往的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这种转变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

练习题库2022-08-02  35

问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扶贫方式也从以往的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这种转变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扶贫对象选择、扶贫方式以及扶贫效率等。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助人的职业,它起源于慈善事业,与扶贫、济困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可以为其提供理念上的建构、技术上的支撑、制度上的创新,这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试论述社会工作者介入精准扶贫的角色定位,以及社会工作应该如何介入精准扶贫工作。?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现实依据 (一)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虽然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要在202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依然时间紧、任务重。由于粗放单一的扶贫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严峻的脱贫形势,当前形势下我们只有采取精准扶贫方式,才能快速有效地实现脱贫任务。
(二)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现实可行性
首先,社会工作为精准扶贫提供专业的价值理念和专业理论。社会工作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有其专业的价值体系和专业理论。社会工作以 “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主张对服务对象“赋权”“增能”,在服务过程中,利用优势视角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造血功能”,从而实现“自助”的目标。这与精准扶贫中强调恢复贫困群体的“造血”能力,防止返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是一致的。
其次,社会工作为精准扶贫提供专业的方法指导和实践参考。社会工作遍及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领域,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的运用日渐成熟,能够为精准扶贫提供经验、方法上的指导,有利于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的推行和实施。
最后,依托政策支持,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民政部等19部委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 —2020年)》;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都明确表示要在脱贫工作中发挥社会工作者作用。这些政策为社会工作发挥作用开辟了空间,指明了道路,也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领域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精准扶贫的角色定位
一是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项目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精准服务,找准贫困根源,对症下药,需要什么,扶助什么,不仅实现助人的目标,更要达到被助者实现自助的能力。如在青少年扶贫工作中,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提供物资资金支持、生活帮扶、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等专业化、多元化的青少年服务。
二是资源连接者。在充分评估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技巧制定一整套科学的 “以人为本”的实施方案,以项目的方式进行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对象连接生活、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政府资源和非政府资源,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为贫困对象提供服务,避免传统扶贫容易导致的扶贫资源和需求的错配,最大限度地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
三是能力建设者。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承认人的潜能与能力,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他们认为导致服务对象陷入困境的原因不是个人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利用社会资源的权利,主张通过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从而实现 “自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扶智、落实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求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因此,社会工作者要着力于教育扶贫,尤其是贫困青少年的能力建设。从大的方面来说,能力建设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四是政策倡导者。这种角色模式包括向上的倡导和向下的倡导。向上的倡导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一系列需求评估和基层服务,向政策制定部门反映贫困群体的真实需求,使决策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向下的倡导是社会工作者向贫困群体宣传、解读精准扶贫政策,扫清政策推行的阻碍,提高政策效率和执行力。
三、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的途径
所谓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是指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精准扶贫领域,以弥补精准扶贫过程的制度固化缺陷。社会工作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介入精准扶贫。
(一)各级政府牵头,推进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
政府可以根据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在贫困人口聚居的县、乡、行政村建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或社会工作服务站点,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延伸到贫困乡镇、贫困村社和贫困家庭。当前的精准扶贫是由政府主导的救助式扶贫和精神式扶贫的集合表现,社会工作者既可以参与相关救助政策与措施的执行与落实,又可以参与精神扶贫的具体社会服务实践工作。社会工作者是贫困者能力塑造的建设者,为贫困者提供知识、技能和相应资源,使贫困者能够主动地参与改善自身经济和社会现状的活动,塑造自身能力和生活信心。
(二)多方合作为驱动,社会工作整合资源共助精准扶贫
社会工作者是资源整合的构建者,协助贫困人群在社区中培育、建立、梳理和激活社会关系网络,拉动和整合全方位资源,扶助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政府相关单位进行扶贫规划时,鼓励和挖掘社会组织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充当政策制定环节中贫困群体的利益维护者的角色功能,参考社会工作者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规划,结合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优势,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项目中的巨大作用。社会工作推动以基层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三方力量为驱动的合作模式,发挥基层政府的政策宣传力度与协调作用,调动企业在经济领域的财力优势,激发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与发展中的人文优势,促进三者相结合,合力共谋发展,助力精准扶贫。
(三)社会服务项目为引导,社会工作助力精准分类扶贫
社会工作者是贫困者社会融入的协作者,社会工作者通过增权、倡导或协调等方式支持贫困人口消除或减少社会环境对他们发展的障碍,克服社会排斥,摆脱被标签化的影响,从而促进社会包容,帮助贫困者争取更多的社会参与的机会和途径。在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精准扶贫开发中,政府可以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购买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社会工作机构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和监督下,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明确精准扶贫的任务和目标,全面负责对扶贫地扶贫项目的独立设计和帮扶实施,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作为政策执行过程中贫困者需求的评估者、积极倡导贫困者更新观念的倡导者、为贫困者提供各种帮助的服务者等角色功能,坚决做到精准扶贫、脱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6614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