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说明,针对项目的范围管理,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资格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阅读下列说明,针对项目的范围管理,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C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外国公司,为了在中国开展业务,派出S主管和W翻译来中国寻找合适的系统集成商,试图在中国建设一套业务系统。S主管精通软件开发,但是不懂汉语,而W翻译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知之甚少。W翻译通过中国朋友介绍,找到了从事系统集成的H公司。H公司指派杨工为该业务系统建设项目经理,与C公司进行交流。经过需求调研,杨工认为,C公司想要建设一个视频聊天网站,并据此完成了系统方案。在W的翻译下,S审阅并认可了H公司的系统方案。经过进一步的谈判,C公司和H公司签订了合同,并把该系统方案作为合同附件,作为将来项目验收的标准。合同签订后,杨工迅速组织人力投入系统开发。由于杨工系统集成经验丰富,开发过程进展顺利,对项目如期完工很有把握。系统开发期间,S主管和W翻译忙于在全国各地开拓市场,与H公司没有再进行接触。就在系统开发行将结束之际,S主管和W翻译来到H公司查看开发进度。当看到杨工演示的即将完工的业务系统时,S主管却表示,视频聊天只是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系统的核心功能则是通过视频聊天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活动,要求H公司完善系统功能并如期交付。杨工拿出系统方案作为证据,据理力争。W翻译承认此前他的工作有误,导致双方对项目范围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并说服S主管将交付日期延后2个月。为了完成合同,杨工同意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充完善,并重新修订了系统方案。但是,此后C公司又多次提出范围变更要求。杨工发现,不断修订的系统方案已经严重偏离了原始方案,系统如期交付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了。【问题1】(6分)请结合案例简要说明,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应包含哪些内容,并指出C公司和H公司对哪些方面的理解出现了重大偏差。 【问题2】(6分)请指出S主管的要求是否恰当?为什么?并请结合本案例简要分析导致C公司多次提出范围变更的可能原因。【问题3】(3分)作为项目管理者,杨工此时应关注的范围变更控制的要点有哪些?

选项

答案

解析 本题的核心考察点是项目范围管理问题,涉及范围定义和范围控制,前置属于计划过程,而后者属于监控过程。在实践中,这些过程以各种形式重叠和相互影响。
【问题1】

考查的理论点是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应包含的内容,考生可参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相关内容进行解答。本题同时对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进行了考查,如果考生对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具体内容不清楚,那么就无法进一步作答。根据试题说明,杨公认为要开发的是一个视频聊天网站,S主管则要求开发一个基于视频聊天的电子商务网站,那么首先就是项目目标不一致;进一步分析视频聊天功能到底是项目目标的全部还是一部分,引发了项目双方第二个严重分歧,就是产品范围描述;而上述理解上的严重偏差将直接影响项目双方对项目可交付物的理解,这是第三个双方理解存在严重偏差的地方。
【问题2】

考查考生对范围变更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对于S主管一再要求变更项目范围的情况,考生首先应当从案例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自己的观点;H公司是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以及经过S主管认可的、作为合同附件的系统方案进行开发,自身并无过错;而S主管一再要求进行范围变更,是不合理的。然后考生在进一步分析C公司多次提出范围变更的主要原因:第一,沟通问题,W翻译的工作失误导致项目双方沟通不到位;第二,沟通不畅导致H公司没有正确理解C公司的真实需求;第三,项目范围计划指定的不够周密详细,导致C公司发现项目目标与H公司的理解出现严重偏差已经是在项目后期了。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既然H公司按照S主管的要求修改了系统的方案,那就说明S主管的要求是合理的。不少考生犯了这种想当然的错误。
【问题3】

进一步考查考生对项目范围变更的控制能力。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杨工在进行项目范围变更控制时,需要关心的焦点问题就是范围变更是不是已经发生,双方对范围变更的理解是否一致,并及时对已经实际发生的范围变更进行管理。
试题二:参考答案
【问题1】

(1)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应包含项目的目标、产品范围描述、项目的可交付物、项目边界、产品验收标准、项目的约束条件、项目的假定。

(2)双方对项目目标、产品范围描述和项目可交付物的理解出现重大偏差。
【问题2】

(1)S主管的要求不恰当,因为双方已签订了合同,H公司按照合同进行开发,并无不妥。

(2)C公司多次提出范围变更的可能原因:

①甲方对项目、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发生变化;

②乙方没有正确理解甲方的需求;

③项目范围计划的编制不周密详细,有一定的错误或遗漏;

④双方沟通存在问题

⑤市场上出现了或是设计人员提出了新技术、新手段或新方案;

⑥项目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问题3】

(1)确定范围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2)对造成范围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以确保这些变更得到一致的认可;

(3)当范围变更发生时,对实际的变更进行管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2989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