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育适应人的发展的规律。

考试题库2022-08-02  45

问题 试述教育适应人的发展的规律。

选项

答案

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的,教育应循序渐进
①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具有一定顺序性。如身体发展是从头部向四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进行的;动作是经躺、坐、爬、站、走的发展顺序。心理方面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先有喜怒的一般情感,然后才有理智、道德等高级情感。
②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无论是思想品德的修养,还是知识、技能的传授,都应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要“凌节而施”,违反了客观顺序,就不可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人的身心发展又是有阶段性的,教育应分阶段进行
①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在前一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也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在教育措施上不能一般对待。还应看到,每一个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衔接的阶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上也要考虑到这种衔接性。
(3)人的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教育应适时进行
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如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发展,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出生后的第一年,身高可增长25cm,体重可增加7kg;第二高峰是青春期,身高可每年增长7~8cm,体重可增加5~6kg。其他时期内身高和体重的发展则较为缓慢。第二,在相同年龄阶段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如心理方面的发展,感觉、知觉、机械识记在少年时期已有较高的发展水平,而逻辑思维则需要到青春期才能有相当的发展。
②教育措施应与学生不同方面发展的成熟相适应,既不能强行给学生灌输难以接受的内容,又不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其更快成熟,进入更高的水平。
(4)适应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教育应相对稳定
①一般来说,在基本相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正常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年龄特征、发展顺序、速度和水平等大体相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和教育条件的改变,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又是可变的。身心发展的可变性对青春期学生来讲即是可塑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
②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教育内容和要求的相对稳定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要求的提出,必须以学生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这样才能避免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稳定性,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在此同时,又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变性,通过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发展的可能性,促使人有较快的发展。
(5)适应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应因材施教
①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所受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首先表现在不同人的同一方面发展,其速度和水平是不相同的。其次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最后表现在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
②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性,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计划、措施进行的同时,认真分析和研究每个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加以个别指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弥补每个学生的短处和不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17778.html

最新回复(0)